(六)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编制实施《遂宁市文物保护和利用总体规划》,并纳入全市城乡建设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力度,落实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扶持具备优势条件的区县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进行综合保护利用,建设具有竞争力的文化遗产主题公园,积极开展申创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设,加强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对列入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实施全面保护和有效利用,积极创建申报《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
(七)促进新闻出版、版权事业发展
深入推进新闻出版、版权事业发展,加强版权保护工作, 充分挖掘遂宁厚重的文化资源,推出一批既体现遂宁特色又反映时代特点的出版物,丰富出版物品种、提高出版物质量,提升遂宁新闻出版传播力和影响力。强化主流媒体建设,按照数字化、标准化的要求,加快市广播电视台节目播出前端和节目制作系统的技术升级,规划建设多功能的数字化演播室,推进频率频道专业化,发展视频点播业务,增强行业竞争力。广泛运用信息传播渠道中的新技术手段,建立党委领导下的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壮大新型媒体主流舆论阵地。
(八)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与服务
加强法制宣传,推进综合执法改革,落实监管责任,形成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制。加强文化综合执法队伍和装备建设,提高文化市场监管能力,塑造管理队伍的良好形象。加强对网络、娱乐市场、演出市场、出版物等的监管和中小学生爱国主义电影反映的管理。加大文化市场的执法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维护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秩序,切实开展文化市场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着力建设《平安文化》工程,促进文化市场健康繁荣。
五、产业发展
以观音文化产业发展区揽总,归类发展、分区发展、集中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夯牢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着力打造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文化产业集中发展示范区,规范培育文化市场集中经营示范区,逐步形成一批规模经营、特点突出、条块结合、规范发展的示范性强、带动力好的文化产业龙头发展基地。
(一)推进重点产业
1.新闻出版业。发展图书发行产业,积极推进企业集团化、规模化、连锁化经营,大力培育结构完善、运行机制高效、营销网络发达、图书销售持续增长的大型文化企业,大力发展民营书刊零售企业。以射洪西部包装印刷城为龙头,推动传统出版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积极发展内容、生产、传输数字化的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新兴新闻出版业态,形成1-2个数字化出版强势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