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
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农民受惠》的原则,积极改善农村电影放映基础设施条件,培育和发展新型农村电影发行放映主体,充分利用乡镇、村社宣传文化资源,将公益电影放映从流动向固定、室外向室内过渡,在《十二五》期间,全市50%的行政村实现固定放映,30%的行政村实现室内放映,建立起分级管理平台,保证农民群众看好电影。完善公益放映补贴新机制,加快农村电影院建设和更新改造,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加大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把市、区县两级图书馆建成为当地文献信息的储备、传输中心,知识文化的交流中心,学习型城市的服务中心。加强数字信息资源库建设,不断丰富电子图书、舞台艺术、知识讲座和影视节目等数字资源。把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与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和村村通电话工程结合起来,实现共建共享。到2015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络。
(五)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工程
整合乡镇、村社现有宣传文化资源,建设和完善集图书阅览、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培训、党员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大力推进集《党员之家》、《妇女之家》、《青年之家》、《民兵之家》、《科普之家》等为一体的村社文化室建设。全面落实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和运行经费,加强队伍建设,深化运行体制改革,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实行《双重管理》,逐步推行职业资格证制度。按照《政府资助,社会捐助,自我管理》的要求,扎实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到2015年,全面完成 《农家书屋》建设任务,新建农家书屋1275个。每个《农家书屋》可借阅的图书不少于1500册、报刊不少于3-5种、音像和电子出版物不少于100种(张),常年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六)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程
积极争取,充分利用国家补助资金,实现全市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归口管理的美术馆、文化馆、图书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加强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管理,不断解放文化生产力,提高公益文化服务水平。
四、加强事业建设
(一)做好新闻宣传
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管好主阵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坚决杜绝虚假报道、有偿新闻,抵制不良广告和《三俗》之风,提高节目质量和收视收听率,净化声频荧屏,创建绿色频率频道。创新舆论引导方式方法,做新、做实、做精主题宣传、典型宣传、重大活动宣传,正确引导重大突发事件。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力、传播力、服务力,强化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宣传报道,为推进《三个加快》、建设《四个遂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