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治污,全民共建为手段,着力提高环境监测、监控、监管能力。通过加大环境保护与环境建设力度,还清历史污染旧帐,改善区域环境面貌,提高整体环境质量,逐步实现“环境优化增长”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努力将宝山区构筑成生态、生活、生产协调的现代化滨江新城区。
(二)基本原则
1、实现“三个效益”共赢,即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
2、注重“三性”统一,即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机统一。
3、坚持“三重”方针,即全面治理重治本、综合治理重机制、资金投入重实效。
4、落实“三评”机制,即让市民评判、社会评价、科学数据评定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的成效。
(三)总体目标
到“十一五”期末,通过全面实施环境整治和建设,使宝山区总体环境质量基本达到上海市平均水平。全区骨干河道消除黑臭,水环境功能达标率达70%;大气环境中尘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区域平均降尘达到10吨/平方公里?月;重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建成宝山东城区、罗店新镇核心风貌区等若干个环境优良的示范区域,初步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为生态型城区的创建打下良好基础。让宝山成为污染得到全面监控的清洁宝山、资源有效利用的集约宝山、环境持续改进的宜居宝山、全民共同参与的环保宝山。
至2008年基本建成区域环境基础设施,基本解决重点地区环境问题,全面监控重点污染源,大幅削减污染物总量。
--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60%,重点整治河道水质改善率>30%;区域内骨干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河流水质污染指数(WPI)逐年下降;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PI)达到和优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的80%以上,主要环境空气质量指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区域平均降尘小于12吨/平方公里?月;
--实施基于企业污染指数(EPI)的污染源分类监管,重点环保监管企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实施按区域污染指数(RPI)划分的差异性网格化环境管理,突出对罗店、大场、月浦、吴淞工业区等重点区域的综合整治;
--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有实质性进展;
--工业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得到长足提高。
(四)重点领域与任务
更加突出环境基础设施完善和区域环境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涵盖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大气环境治理与保护、固体废弃物治理、工业污染治理、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区域网格化环境综合整治、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建设与社会共同参与等八大领域101个大类的270个环保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