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阳市建设中原经济区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总体方案的通知

  3.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按照“四集一转”(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有序转移)和产城互动的要求,推动生产要素向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集聚,打造引领产业升级、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载体。深入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突出主导产业培育,促进特色引领、错位发展、优势互补,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光电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光电、机电装备和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集聚区、方城产业集聚区突出发展新能源和食品产业,邓州、淅川、桐柏产业集聚区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和装备制造产业,西峡、内乡产业集聚区突出发展汽车零部件、冶金辅料和畜产品加工,新野、社旗产业集聚区突出发展纺织和食品产业,唐河产业集聚区突出发展机械制造和农副产品深加工,镇平产业集聚区突出发展针织和机电产业,南召产业集聚区突出发展非金属材料产业。壮大产业集聚区规模,力争2020年新能源产业集聚区、西峡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光电产业集聚区、邓州产业集聚区、桐柏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加快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根据区域产业特点和城市布局,结合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促进企业和机构集中布局,推动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打造拉动城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南阳市商务中心区突出发展商务服务、金融服务、总部经济、高端商贸、会展、文化休闲、创意研发等,着力打造区域总部经济高地、豫西南金融辐射中心、区域性会展中心。中心城市组团以外的县(市)商务中心区突出集聚金融、信息、研发、中介服务及商业贸易等机构,完善商务办公、酒店、商住、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为县域经济活动提供综合商务服务。卧龙区规划建设以三国文化为主体的卧龙岗文化产业集聚区,宛城区规划建设以中医药养生文化为主体的仲景特色商业区,社旗县规划建设以商埠文化为主体的赊店商埠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镇平县规划建设以玉文化为主体的镇平玉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争创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四)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生态宜居现代城镇体系。加快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市建设,按照“一圈两轴四极”城镇空间布局,推进中心城区与官庄、鸭河、麒麟湖、唐河、社旗、镇平、南召、方城、新野、内乡县城形成半小时交通圈,以宁西铁路、焦枝铁路和二广、沪陕高速公路双“十”字形重要通道为市域城镇与产业发展轴,邓州、桐柏、西峡、淅川县城为四极,构建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与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

  1.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做大做强南阳市中心城区,抓好南阳新区、老城区、官庄工区、鸭河工区四大板块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光电产业集聚区、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南阳新区、老城区、东北分区、高新片区、麒麟片区、武侯片区等9个功能区建设步伐,提升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到2020年,常住人口达到180万人。推进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中心城区与社旗、唐河、镇平、官庄“一心四组团”的城市发展格局。

  2.提升县城支撑能力。加快邓州市域副中心城市发展,推进“西淅”经济一体化,提升桐柏县支撑承载能力。推动南召、方城、新野、内乡等县强化产业支撑,完善城市功能。到2020年,邓州市城区人口达到50万人,其他县城达到20万人左右。

  3.发挥小城镇重要节点作用。重点抓好全市50强镇建设,精心打造一批工矿型、旅游型、商贸型等特色小城镇。推进赊店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建设。支持穰东、云阳、石佛寺、荆紫关、九重、西坪、马山口、埠江等产业基础较好、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小城镇率先发展成为小城市。加快将贾宋、蒲山等52个小城镇培育成为中心镇。

  4.强化新型农村社区战略基点作用。坚持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群众自愿、就业为本、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因地制宜地采用城镇带动型、企业带动型、旅游开发型、特色产业拉动型等多种模式,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按照城市社区建设理念,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向新型农村社区延伸,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创新农村管理体制,全面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水平。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