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机蔬菜
落实好“菜篮子”工程,以平原地区为重点,推进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2万亩设施蔬菜全部推行有机产品生产。
2.有机果品
强化果品有机认证工作,使有机果品面积发展到5万亩,约占全县果树栽植总面积的20%,其中:葡萄达到5000亩,苹果达到1.75万亩,板栗达到1万亩,仁用杏达到1.75万亩。
3.有机奶牛
以归原有机奶为龙头,稳步发展有机奶业,着力完善有机牛奶生产、加工、销售体系,延伸有机牛奶产业链,加强招商引资和企业重组,提升我县有机奶业的产业化水平。
七、重大农业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一)建设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
1.建立重大动植物疫情预警预报平台
购置预警系统设备86台套,其中县级预警指挥系统设备23台套、基层防疫机构预警系统设备63台套,加快建设网络系统,保证预警预报平台正常运行。
2.改造升级P2实验室和基层派出机构建设
对P2实验室的硬件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提高微生物检测水平。新建位于四海镇、千家店镇、旧县镇、永宁镇、张山营镇、大榆树镇和沈家营镇的7个基层防疫派出机构,改扩建位于延庆镇和康庄镇的2个基层防疫派出机构。
3.建设动物隔离场及交易市场
建立动物隔离、交易场所,预防、控制重大动物疫病扩散,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4.建设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厂
从根本上解决动物无害化处理问题,彻底解决动物尸体的二次污染。
5.建设畜产品流通车辆消毒通道
在交通要道设立车辆消毒通道,对进出我县运载动物和动物产品的车辆进行彻底消毒,严防疫情传播。
(二)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1.建立农产品溯源系统
对农产品使用原料和生产过程等实行登记记录,建立农产品溯源制度,搭建农产品溯源信息系统和网络交换平台,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权益。
2.加大农业执法监管力度
加大对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等各环节的监管力度,严把农产品产地准出关和市场准入关。
3.加强“三品”基地建设
计划每年完成10家企业的农产品认证工作,到“十二五”末,全县农业“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比重达到农产品总量的30%。
4.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系统
充分发挥“延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的职能作用,配置相应的检测设备,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实现农产品质量检测的全覆盖和常态化。
(三)建设科技服务体系
1.构建职能明确、机构完善、队伍精干、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县、乡、村三级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培育一大批观念新、技术强、发展好的科技示范户,以户带户,辐射全县。
3.建设一批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使其成为品种展示、技术示范、信息传播、培训创业的平台,建立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网络。
4.建设100所农民田间学校、1所农业科技培训中心。
5.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队伍素质。结合我县“农民工培训计划”,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技术培训,不断培养出高技能专业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使其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
(四)建设农业机械化体系
1.建设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
以节本增效为核心,继续完善和落实农机补贴政策,提高我县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改善装备结构,逐步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进一步增强农业机械化管理部门的服务能力,完善各项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水平。
2.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断健全农机安全监管体系,规范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及驾驶员的管理,严把安全技术检验关、驾驶员考试关,加大对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操作人员对先进农机设备的操作能力。抓好重点农时季节的农机安全生产,减少农业机械事故发生。
(五)建立风险保障体系
1.结合我县农业的发展现状,根据各种农业灾害的不同成因、不同范围和不同危害程度,建立农业灾害救助性保障机制。
2.加大宣传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充分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作用,进一步做好理赔工作,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的防灾减灾能力。
(六)培育市场营销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