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大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坚持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创新质量管理手段,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提升质量发展水平,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宜昌综合实力,为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目标
1、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到“十二五”末,争取1-2家企业获得长江质量奖,5-6家企业获得长江质量奖提名奖,湖北名牌总数力争达到120个,培育销售收入超过500亿的名牌企业2家,超百亿的名牌企业5家,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大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和支柱产业。可比性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主要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比例达到90%以上,参与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20项,新建15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新增国家地理标志产品5个。主要工业企业100%建立计量检测体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力争达到30%。药品生产、经营企业100%通过GMP认证和GSP认证。全市农业“三品”达到780个,宜昌主城区和县城批发市场、菜市场和超市的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6%以上。
2、工程质量全面提升。杜绝重大质量责任事故,狠抓住宅工程质量,强化建筑节能和住宅分户验收监督管理,竣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备案率达到90%以上,建设工程质量投诉处理回复率达到100%,精品工程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交通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工程建设项目交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竣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竣工优良率达到85%;水利建设管理“五项制度”有效落实,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管理进一步提升。
3、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4A级以上旅游景区18个,其中5A级旅游景区3个;四星级及以上饭店达到20家以上,其中五星级3至5家;争取1-2家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社”。商贸企业标准化、规范化服务进一步提升,培育一批在全省有影响的大型商贸企业。完善公交服务能力,提升出租运输服务水平,市民及游客出行满意度显著提高。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其他生产性服务业质量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4、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到2015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削减工作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大于90%。重点地区和城乡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恢复,基本建立起全防全控的工业污染防控体系,“创模”工作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