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三)服务业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抢抓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机遇,以三峡宜昌旅游品牌为核心,整合资源,打造精品,旅游产业实力明显增强。大力塑造城市旅游品牌,成功举办中国宜昌三峡国际旅游节等重大节赛活动,提升了旅游城市形象。截止2010年底,全市共有国家3A级以上景区25处,其中国家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10处、3A级景区14处;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5处;星级饭店65家,其中四星级11家。大力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深入开展旅游诚信建设,在全市旅游企业中开展诚信等级评定等活动,旅游行业质量进一步提升,宜昌旅游品牌影响力逐步增强。商贸企业质量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涌现出了国贸集团、北山超市等一批服务质量好、品牌叫得响的质量效益型企业。目前全市共有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示范街1条、省示范街2条,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2家、省示范店3家、市示范店21家。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医疗质量管理专项整治等活动,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均在90%以上,医患纠纷和投诉明显减少。

  (四)环境质量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坚定不移地抓好环境保护,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由2004年的10.7%提高到86.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74.8%提高到91.2%,城区饮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全部通过认定,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情况在全省稳居前列。全市关闭小水泥企业28家,小造纸12家及其他“五小”企业100家,23家企业和单位进入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全市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达到100%。在全省率先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

  “十一五”期间,全市质量兴市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全市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与沿海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质量总体水平不能适应宜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需要。市场主体还不够多、不够强,农业标准化基础比较薄弱,工业企业提升质量的内在动力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原创性产品和技术不多,生产和使用中资源能源消耗大、污染排放物多,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假冒伪劣现象还未得到根本遏制,服务业质量品牌建设相对滞后,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滞后于经济规模的增长,制约质量创新和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总之,质量仍然是制约我市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突出问题,质量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十二五”时期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