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宣传创建工程。加强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松江体育网、松江报和社区宣传板向市民宣传科学健身知识。定期举办全民健身知识讲座,普及健身知识、推广科学锻炼方法。每年举办健身知识讲座不少于6次。抓住群众参加体育锻炼所呈现的“趋同心理、从众效应”的特点,大力培育全民健身示范典型,定期开展全民健身示范创建活动,街镇示范创建活动覆盖率达到100%。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区、镇(街道)两级政府要加强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领导,将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协调本地区全民健身工作,加强工作指导和考核;建立激励机制,把全民健身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城区建设、社会事业发展评价体系等各类创建、评比活动的重要指标;工会、共青团、妇联和体育社会团体各尽其能、各司其职,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执行本实施计划。
(二)确保财政投入
加强对全民健身事业的公共财政投入,区、镇(街道)两级政府要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的投入。采取直接提供、委托提供或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提供体育公共服务。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以捐赠形式支持全民健身计划和各类活动的实施。
(三)整合体育资源
区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规定,将城乡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建居住区要按照国家有关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标准,建造体育健身设施;已建造的体育健身设施,不得挪作它用。进一步加大以健身苑点为标志的全民健身设施的发展和创新力度,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建设各类专项型、适用性强的体育场地设施。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现有公共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完善学校体育场地向公众开放制度,对向公众开放的学校给予支持,为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办理有关责任保险。
(四)加强宣传引导
要深入宣传贯彻《
全民健身条例》,大力宣传全民健身建设与活动的典型经验和先进成果,吸引更多人群积极参与健身活动,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组织实施市民体质监测,逐步建立体质测定数据与市民健康档案数据共享,形成市民体质监测服务报告机制。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和网站要不断加大全民健身、科学健身的宣传力度,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