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和督导制度,尤其加强 “十二五”期间我区新建的60所中小学校学生体育活动的指导。广泛开展人人学会游泳、阳光体育及大联赛,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充分发挥体育传统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作用,大力培养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和联动机制。
(三)重点完成五大惠民工程
1、场地设施工程。继续加强实事项目建设,在现有村居委会健身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快新建社区健身设施的配套工作,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98%。实施“百姓健身设施工程”建设,完成社区市民健身活动中心4个、百姓健身房7个、百姓游泳池4个、公园绿地健身步道20条,同时新建具有运动休闲体育功能的体育公园1个。稳步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工作,在新建的60所中小学教学区与运动区设立隔离带,做到开放与教学两不误。新增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以上。
2、组织网络工程。建立健全松江区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充分发挥体育总会、行业体协、单项体协、人群体协及各类体育社团的作用,新增各类体育协会5个。在有条件的街镇建立2-3家社区体育俱乐部,新增基层健身团队500支。基层体育组织到居(村)委会覆盖率达到90%。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本区常住人口1.5‰,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突破3000人。
3、群体活动工程。积极营造崇尚体育健身的社会氛围,吸引广大市民坚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6%以上。着力抓好四类体育活动,即品牌特色活动、优秀项目推广活动、公园绿地健身活动、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区级层面每4年组织举办全区性运动会,每年组织和承办市级及以上全民健身活动不少于5次。积极指导各街镇开展“一街(镇)一品”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一街(镇)一品”覆盖率达到80%。
4、体质干预工程。进一步推进市民体质监测工作,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民体质监测相结合指导站,同时,积极探索体卫结合共同办站的模式,将市民体质监测工作由单纯监测向服务转变、由数据收集向健身指导转变,每年进行体质监测并开具运动处方的人数达到5000人次以上。进一步加强体质干预比重,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达到95%以上,优秀率达到25%以上。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