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区家庭计划指导室建设,夯实基层服务网络。以“家庭计划”促“家庭发展”为工作理念,积极探索以“多代”为服务对象的社区家庭计划指导新模式,推进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向家庭计划服务转型。通过人口文化倡导、0-3早教服务、婚育学校培训、家庭计划指导、家庭发展支持等项目运作,力争在“硬件改善,软件提升”上有新的突破,促进服务转型和发展。在社区全面推进避孕药具“优得”工程,为不同年龄段人群提供生殖健康咨询指导,提高避孕节育知情选择、预防性传播疾病、保障生殖健康的能力。完成全区1096个服务网点的标准化、统一化建设,加强需求调查,达到科学合理布点、规范统一管理的工作目标,确保药具可及率达95%以上。
6、加强计划生育家庭保障机制建设,聚焦落实民生工程
依法落实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与扶助政策。强化利益导向政策的宣传,建立完善的利益导向资格确认、报批程序、资金管理、责任追究体系,优先安排专项资金,确保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得到实惠。
加强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帮扶力度。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慈善基金会等社会组织作用,探索建立特殊困难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基金,切实解决特殊计划生育家庭的实际困难。相关部门在落实帮困救助、就业指导、养老保障、妇女保健等项目时要体现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推动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与相关公共普惠政策的衔接。
推进独生子女家庭保障计划。探索积极的、低成本、可持续的独生子女家庭保障机制,推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与社会保险相结合,重点扶持低保、困难、外来人员的独生子女家庭。通过“幸福工程”、扶助独生子女困难家庭专题彩票等方式,多方筹措资金,深化生育关怀服务,探索建立多层次、多渠道人口计生利益导向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公益化、社会化、市场化的多元关爱模式。
7、发挥宣传教育先导功能,倡导正确的人口观、婚育观
树立大人口观念,开展人口理论宣传教育。加强党校人口理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深化党政领导干部国策意识和人口意识。加强社区人口学校的人口理论教育阵地建设,提高社会公众对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舆论引导,创新人口计生宣教工作。加强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深入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以推进社区人口文化建设为平台,形成优势互补、平台共建、资源整合、统筹发展的宣传工作体系和“大联合、广覆盖、出精品”的社会宣传工作格局。在宣传内容上,更加突出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人口综合管理、政策法规、优生优育、家庭计划、青春健康、预防艾滋病等;在宣传形式上,更加符合人文环境和市民心理特征,贴近社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在宣传手段上,更加注重运用各种现代传媒,增强覆盖面和渗透力。
深化“阳光同伴”青春健康品牌建设。总结“阳光同伴”的成功经验,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引入社会化参与机制,不断拓展项目的覆盖人群和宣传教育内容,更大程度发挥高校志愿者优势,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对外学习交流,提升杨浦人口计生工作的国际化水平。
8、加强统计和信息化建设,夯实人口管理工作基础
强化部门沟通、数出一门的工作机制。加强人口统计机制建设,建立人口统计联席会议制度,强化人口计生、公安、统计、卫生、民政、旅游等部门人口统计工作沟通,全面把握人口形势。加强人口统计分析,深入开发应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经济社会发展决策提供准确的人口统计数据基础。大力推进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满足人口管理和公共服务需求。坚持统计求实,加强统计队伍专业化建设。
加强人口数据信息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加强对人口出生、人口总量、人口素质、人口分布、劳动力人口变动、特殊类型人口数量状况统计分析,开展居留意愿、生育意愿、避孕节育和各类人口生产、生活状态等抽样调查,监控人口动态变化,提供历史连贯、及时更新的人口信息数据,开展人口发展近期和中长期预测,加强人口发展安全预警。
(二)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要将人口计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纳入各级党委、行政的议事日程,纳入杨浦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充分发挥区人口计生工作联席会议的综合协调作用,加强对重点和难点工作的协调、指导和推进。进一步加强人口计生工作职能转变,以创建国家人口计生队伍职业化建设试点区为抓手,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强化基层为重点,以培训教育为手段,大力实施“强基提质”工程,不断提升全区人口计生系统干部队伍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2、加强依法行政,坚持依法履职
深入推进人口计生法制化建设,认真贯彻人口计生执法责任制,推进行政执法结果公开,不断提升人口计生社会管理的公信力。加强执法监督力度,完善以“一票否决”为核心的行政问责制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加强法制宣传力度,落实政务公开,提升公民知法、守法的自觉性;加强信访处理力度,相关部门相互配合,畅通维权渠道,保障计划生育家庭的合法权益;加大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力度,依法严厉打击“两非”行为,保持全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在正常范围。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