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本原则。
严格准入,控制增量。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改善能源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大力推进高附加值无污染产业发展。通过提高环境准入标准、限制高污染和高耗能产业发展等措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控制污染物增量。
多措并举,协同减排。坚持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并重,优化产业结构,淘汰与区域功能定位不相符的行业企业,深化污染治理,创新经济补偿与鼓励政策,加强环境监管,实现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多种污染物协同减排,有效控制大气复合型污染。
立足区位,突出重点。按照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推进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坚决退出资源消耗型产业,着力加强生态修复和建设。
落实责任,齐抓共管。以保持提高空气质量为目标,强化部门监管、属地管理和排污主体减排责任,健全考核评估体系,完善配套管理机制,形成政府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承担的大气污染防治格局。
(三)工作目标。
在保持辖区良好生态环境质量基础上,继续提高空气质量,到2015年,辖区空气中实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苯并(a)芘、氟化物和铅等六项污染物稳定达标;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比2010年下降5%,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比例达到85%。
三、坚持总量控制,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完善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体系。
建立动态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依据空气质量改善提高工作目标,明确本区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挥发性有机物等主要污染物年度总量减排项目。对于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项目,按照“以新带老、增产减污、总量减少”原则进行规划、审批和建设。
(二)构建绿色能源体系。
进一步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本区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减少煤炭消费量。到2015年,全区燃煤总量控制在适当规模,天然气在能源消费总量中达到一定比重;基本建成覆盖新城、重点镇及工业开发区(园区)的天然气供应管网。天然气管网建成后,在管网覆盖地区的新建项目必须采用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辖区内原则上不再新建、扩建使用煤、重油和渣油等高污染燃料的建设项目。
(三)加快发展公共交通系统。
大力推进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探索新能源公交车的运行推广工作,提高新城地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到2015年,怀柔新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适当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