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卫生事业发展有序推进。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改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加强市区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开展社区慢性病防治,广大居民就近得到了优质卫生资源的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和签约减免工作有序推进。提高“10、15、20分钟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圈”内涵质量,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加强联防联控,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建成“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积极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国家卫生区创建和健康城区建设工作扎实推进。233个居委会建立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群众性现场初级急救培训覆盖面不断扩大。
3、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取得新进步。以苏州河文化长廊建设为特色的区域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成功组织了国庆60周年、苏州河文化艺术节系列文化活动,举办了新上海人歌手大赛和都市水景秀《红楼梦》等活动。苏州河工业遗址园等一批文化项目进展顺利。区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引进刘海粟美术馆普陀分馆。区文化局荣获“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苏州河龙舟赛文化气息更加浓厚,知名度进一步提高。首次举办了全区性以应急逃生、医疗救护等为特色的运动会。新建社区运动场2处。74所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刘翔等我区输送的运动员在去年全运会上为上海夺得五枚金牌。区体育局获“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此外,人民武装和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退伍士兵安置率100%。民族和侨务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对台交流进一步扩大。国内合作交流和对口支援工作扎实推进。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我区工作圆满完成。社区档案工作服务机制不断完善。科学普及、防灾减灾、宗教、外事、妇女儿童保障、语言文字等工作进一步加强,为区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加大民生改善工作力度,社会和谐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
1、促进就业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出台了区就业援助实施意见,实施了“1+3”就业促进计划,推出了《求职导航图》和《开业导航图》,建立了一批大学生职业见习和创业基地。真如开业园区建成使用。全区新增就业岗位23441个,城镇登记失业19364人, 帮助539人成功创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930人,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覆盖145254人。建立800万元的稳定就业专项基金,帮扶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共2122个。完成劳动争议仲裁院实体化建设。开展了农民工维权“春风行动”。
2、社会救助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区低保覆盖人数20570人,累计发放救助金6850.10万元。社区综合保险受益面不断扩大。落实新增养老床位502张。建成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助餐点、活动室等服务活动点共19个,为15735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老年人上门送餐服务面进一步扩大。免费为孤老和特困家庭购买、安装燃气灶具。引入民间资本合作建设了上海颐和爱心养老院。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活动取得初步成效。建成社区精神病人日间康复站9所。实施居家养残工程。举行“2009蓝天下的至爱”慈善活动。廉租住房受益面进一步扩大,新增廉租家庭1485户,累计向3954户廉租家庭发放配租租金2221.02万元。启动沪嘉北A和李子园A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建设。开展老小区全方位物业服务达标补贴工作。作为全市旧改五大重点之一的建民村地块,在从事动迁改造的工作人员和居委干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在广大居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下,累计动迁居民5078户,动迁工作基本完成。完成11个50户以下小基地的动迁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