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对食品、饮水和公共场所的监督管理
1、强化监管,控制食物中毒和食源性传染病。以控制食物中毒和减少食源性疾病为基本目标,强化宣传培训和监督执法工作力度,提高科学监管水平。在巩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的基础上,加强肉品、保健食品、乳制品、食品添加剂等重点食品的监管力度,提升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等重点环节的管理水平,突破无证无照生产经营、伪劣“性保健食品”等重点问题的监管难点,使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得到有效控制,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得到及时查处,努力形成政府严格执法、企业诚信经营、市民科学消费格局,全面提升区域食品安全控制能力,为公众饮食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2、分类管理,保障公共场所与饮水卫生。认真贯彻国务院《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分类管理,加强对小浴室、小美容美发厅、小歌舞厅、小旅馆、小网吧等六小行业的许可和监管,探索公共场所规范化监管模式,继续开展星级宾馆、游泳场馆全程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做好许可和日常监督的有机衔接。加强饮水卫生的监管,规范自来水厂和二次供水设施的管理,深化二次供水协管员管理模式,开展水质质量定期监测与公示工作,做到卫生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效结合。进一步探索现制现售水监管模式,强化多部门合作,逐步规范现制现售水市场。
3、狠抓标化,菜市场及周边管理规范有序。根据上海市《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要求,继续推进菜市场标准化建设和修缮,标准化菜市场≥90%。菜市场(农副产品市场)达到管理规范,商品划行归市,摊位摆放整齐,无占道经营,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良好。落实卫生管理制度和保洁人员,环卫设施齐全,给、排水设施完善,公厕、垃圾站建设符合卫生要求。经营食品的摊位严格执行《
食品安全法》和《
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活禽的销售,有活禽销售的市场设立相对独立的区域,污物(水)处置和消毒设施完善,实行隔离屠宰,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三) 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1、广泛宣传,进一步提高市民健康素养。巩固和完善健康教育阵地,在车站、广场等大型公共场所设立具有卫生防病宣传和健康教育内容的电子屏幕和公益广告。办好每月一期的《徐汇健康快报》,提高我区健康教育工作的广度、深度和覆盖面,提高各类人群相关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引导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和就医习惯。
2、积极引导,大力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积极联合相关部门、系统、街道(镇),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示范创建作为深入开展医院、学校、机关、企业等场所健康促进活动的核心要求。巩固社区健康教育和社区健康信息报告网的社区社会事业示范项目成果,拓展项目内涵,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继续推进“健康宣传栏”、“健康步道”等支持性环境建设,精心培育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建设中全面达标、效果明显的“六个一”示范单位。
3、自助互助,继续拓展社区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积极推进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帮助更多的社区人群通过专业指导、同伴互助、自我管理相结合的小组活动方式,熟练掌握和自助运用健康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同时积极培育一批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示范点,通过其经验积累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区社区居民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整体提高。
4、减少公害,持续推进公共场所依法控烟。加强控烟日常监管,重点加大网吧、娱乐、餐饮等场所和出租车等交通工具的控烟执法力度,着力推动中小学校、妇幼保健和儿童医院全面无烟,医院、国家机关室内无烟。加强控烟志愿者队伍建设,借助市民互律作用,全面规范人群吸烟行为。
(四)继续巩固传染病防治成果
1、抓住关键,落实重大传染病防控措施。切实贯彻落实《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2013年)》,强化我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食品药品监督机构的硬件建设。加强传染病监测和疫情预警、预测能力,做好非典、人禽流感、流感、麻疹、流脑、霍乱、菌痢、急性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逐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强化以外来人口儿童为重点的免疫接种,提高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
2、固本强基,规范各级医疗机构的疾病防控工作。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的人员配备,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工作规范和工作流程,做好疾病监测、报告、传染病门诊诊疗、免疫接种、消毒隔离、医疗废弃物处置、实验室检测质控以及个人卫生防护等工作。
3、注重长效,建立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机制。坚持做到有害生物防治宣传进社区、进单位、进家庭,提高单位、居民自我防治的能力。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的业务能力,不断完善病媒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大日常和季节性消杀力度。结合市(区)重大活动、重要任务,做好阶段性工作。加强执法检查频率,确保有害生物控制达到国家或上海市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