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

  2.推进资源教室建设和融合教育。完善普通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残疾学生的“随班就读”制度,促进残疾学生和正常学生的融合;不断扩大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特教班规模,推进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建设,提升随班就读教育质量。(市教育局、市残联)

  3.实施特殊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健全促进特殊教育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建设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开展咨询服务、教研指导和师资培养;加强残障儿童早期诊断,完善筛查--检测--建档--转介--安置--综合干预的运行机制,建立医教结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残联)

  4.促进特殊教育可持续发展。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特殊教育教师上岗资格制度和在岗教师正常性培训制度,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加大表彰奖励力度;设立特殊教育专项补助,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残联)

  (七)继续教育终身化全面发展,为成人发展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智慧源泉。

  1.构建终身学习网络和激励机制。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成覆盖城乡的数字化终身学习网络;建设现代开放大学,形成开放式教育体系;拓展市民卡功能,实行市民终身学习卡制度,建立学分积累、转换与认证制度;完善“学分银行”制度,促进不同类型学习成果互认与衔接。(市教育局、市文明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旅委、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人才办)

  2.全面提升社区教育功能。完善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学校和村(居)民学校四级网络,实施社区学校等级评估工作,全面提升社区教育功能与办学品质;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建立老年教育网络体系。(市教育局、市委老干部局、市老龄委、市人力社保局、市民政局、市文明办)

  3.全面推进“双证制”教育。实施“双证制”教育,逐步由城区向农村推进,由业余培训向全日制教育推进,由职业院校向普通高校推进;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基地建设,提升能力建设和服务水平;加大城乡成人继续教育资源整合力度,探索成人继续教育共同体建设模式;推进杭州特色成教课程建设和成教实验项目建设。(市教育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农办、市民政局)

  4.实施社会培训促进工程。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形成政府宏观调控、中介机构有序运作、学校自主运营、学员自由选择的培训业格局;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依法规范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审批、评估和资质认证,健全监管体系;推进民办培训学校特色品牌建设项目工作。(市教育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工商局、市民政局、市发改委)

  二、改革创新

  (一)推进教育人本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推进德育创新。建立学校全员育人机制,激活学科的德育内涵,全面实施学科德育;以生命、生活、生态教育为载体,创新德育观念、内容、模式、途径、方法及其机制,将理想信念、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公民意识、公民道德、文明礼仪、可持续发展、民族团结、法制、国防、劳动、安全等教育有机融入学科德育;完善德育工作者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全面实施中小学家校联系计划。[市教育局、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监狱劳教管理局)、团市委、市妇联、市文广新闻出版局]

  2.实施学生健康促进行动。严格落实艺术、体育等课程,加强健康生活方式教育;以体验美感、提升艺术鉴赏水平为主要目标,将艺术熏陶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全面实施“阳光体育”,完善学生体质健康评价、监测和公布制度;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保证所有学校均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室)并配备合格的专兼职教师,建立和规范大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制度,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市教育局、市委宣传部、市体育局、市卫生局)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