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青岛市卫生局关于开展第七个“养生保健宣传月”活动的通知

  贴敷疗法一般在夏季三伏天贴敷为最好,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于三伏天各敷一次,连贴三年。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
  四、冬病夏治的作用机理
  冬病夏治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较为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祖国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赢虚,消息皆通于大地”,也就是说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说的是阴阳的对立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虚寒性疾病多是体内阴盛阳衰,抵抗力明显下降,外邪容易侵入而发病。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盛之时,利用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随之欲升欲旺、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运用补虚助阳药或温里散寒药物,天人合击,易于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这也是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的原因。而且夏季人体阳气充盛,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易于吸收,而夏季三伏期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在三伏天进行治疗,最易恢复扶助人体得阳气,加强卫外功能,提高机体免疫的效果。
  从脏腑的角度讲,中医认为虚寒性疾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夏季治疗则以补肾、健脾、养肺为主要法则,可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善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性,使功能恢复平衡以增强机体免疫力。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冬病夏治能明显地提高机体免疫的各项指标,调节免疫蛋白的功能,减轻β受体的反应,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
  五、2011-2014年三伏天具体日期
  初伏(头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日子为初伏,第三个庚日为入伏作为初伏的第一天;
  中伏(二伏):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的一段时间为中伏,第四个庚日定为中伏开始的第一天,农历七月前立秋者则中伏为10天,农历七月后立秋者则中伏为20天;
  末伏(终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为末伏,第二个庚日定为出伏即伏天结束。
  年份 夏至日 初伏开始日 中伏开始日 立秋日 末伏开始日
  2011年 6月22日 7月14日 7月24日 8月8日 8月13日
  2012年 6月21日 7月18日 7月28日 8月7日 8月7日
  2013年 6月21日 7月13日 7月23日 8月7日 8月12日
  2014年 6月21日 7月18日 7月28日 8月7日 8月7日
  六、冬病夏治的适应症
  “冬病”就是冬天容易发作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此类疾病在冬季属于多发病、常见病,在夏季处于缓解期,进行冬病夏治,容易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以预防减缓冬季旧病复发,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病机属于虚寒证的疾病,就可以进行“冬病夏治”,临床常见的疾病有:
  1.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阻塞性肺气肿、肺间质疾病、肺功能不全、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体虚易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
  2.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寒性关节痛、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颈椎腰椎退行性病变等风湿类疾病。
  3.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咽异感症(梅核气)、扁桃体炎等耳鼻喉科疾病。
  4.冻疮等其它虚寒性疾病。
  七、冬病夏治的禁忌症
  冬病夏治对于阴虚火旺、两岁以下儿童、孕妇应慎用。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以及对贴敷胶布过敏者,都不适宜进行冬病夏治的贴敷治疗。
  八、冬病夏治的注意事项
  一是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等。
  二是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 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轻则泄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阳虚宿疾。
  三是慎食大量肥甘滋腻之品 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
  四是忌过量运动 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
  为确保疗效,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般药饼要贴4-6小时,刚贴上去时感觉凉凉的,稍过一会儿,局部会有发痒发热的感觉,如果贴敷部位疼痛或烧灼感厉害难以忍受,可自行早些揭掉,但一定要贴过午时。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不适,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但睡觉之前一定要揭掉。第一次贴的时间不必太长,主要了解一下药性,最好别把皮肤贴出水泡,以免影响第二、第三次的治疗。等到第三次,贴敷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因为可以有较长的时间修复,有时候皮肤起泡效果更好。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