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深化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健全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价机制,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完善行业管理体制,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良好体制机制。
(三)主要目标。到201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00亿元,力争达到26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其中新医药、新能源和高端机电设备制造产业成长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科技创新整体发展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培植5个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具备较大产业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成为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和生产的重要基地。
二、突出重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新医药产业。
1.化学原料药及制剂。充分发挥我市化学原料药特色鲜明,产业链完整优势,大力发展大环内酯类和半合成抗生素,打造以抗生素为主的特色原料药品牌。积极推进产品系列化,大力发展配套的中间体生产,延长产业链。主动承接从国内一线城市转移的关联企业,利用新版GMP的机遇,提升产业集聚度。加快现有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加快企业相关国际认证,大力引进国外一流的关联产业入驻园区,促进园区化学原料药及制剂走向国际市场。
2.现代中药。充分发挥我市中药材资源优势,进一步改造中药生产加工工艺和剂型,提高中药质量水平,加快中药现代化建设进程,形成中药材种植、中药提取、饮片加工、中成药、制剂开发与生产的优势产业集群。
3.生物制药。将生物制药作为未来生物医药的发展方向,加快生物制药产业的培育,依托山东步长制药、方明制药等现有企业,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大力引进和培育相关的生物制药企业,促进现代中药与生物制药相结合的产业发展。
4.医疗器械。注重培育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开发重大疾病的急救、诊疗、康复技术和装置,加快生物医用材料和制品的开发和生产,重点发展关节系统用的生物活性修复替换材料、医用胶原膜、特效医用胶布介入性治疗材料、检测试剂等。低端产品鼓励发展穿刺类注射器、留置针、输液器及羊肠线、缝合线、塑胶手套、无纺布等产品。
5.现代医药物流。充分利用区位交通优势,推动生物医药发展,大力建设现代医药物流。重点支持步长和海王医药物流建设,年交易额达到10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