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完善环境信息和环境宣教系统
整合现有的各类环境信息系统,建立简洁、灵活、方便的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和环境应急综合指挥系统,构建我省完善的环境监管信息系统。建立异地容灾备份中心,保证我省国土环境资源数据的安全。按照
全国环保系统环境宣传教育机构规范化建设标准,完善省、市县两级环境宣传教育设备。
5、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配齐各级环境监测、监察、信息、宣教等环境保护专业队伍,加强人员培训,提升业务水平,逐步建立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环保专业队伍。从健全激励机制入手,加快培养、引进一批技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环保专业技术人才,提高环境保护技术支持能力。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联合培养我省优秀环保人才。
四、重点工程
(一)环境保护重点工程
为实现本规划确定的环境保护目标和主要任务,“十二五”期间,将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以规划带项目,以项目落实资金,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我省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推进。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重点突出的原则,“十二五”将重点推进水污染物总量减排、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质量改善、生态保护与建设及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六个方面36项重点工程。
1、水污染物总量减排工程
(1)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①在全省18个市县和洋浦新建26座污水处理厂,扩建10座污水处理厂,改造白沙门污水处理厂一期,共计新增污水处理能力75.8万吨/日,配套污水管网1372公里;②在海口、三亚、琼海、万宁、文昌、白沙、昌江、澄迈、定安配套新建和扩建15个污水再生利用工程,新增污水再生能力26.7万吨/日,新增管网101.6公里;③在全省18个市县和洋浦新建和扩建23个污泥处理处置工程,新增污泥处理处置能力217.7吨/日。
(2)乡镇生活污水处理人工湿地建设工程。在位于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三大流域内的34个乡镇和18个农场建设人工湿地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生态化治理,减少三大流域农村生活面源污染负荷。
(3)传统产业生态化改造工程。全省制糖、制胶和淀粉行业的污水处理厂生态化改造,减少工业水污染物排放。
(4)清洁生产工程。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和糖厂、胶厂、淀粉厂等重点排污企业推行清洁生产,使我省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5)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治理及综合利用工程。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2525处,其中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1930处,大型沼气工程595处,对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进行治理,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减少氨氮和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
2、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工程
(1)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建设华能海口电厂脱硝工程和海南炼化厂二氧化硫减排工程,减少重点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
(2)机动车排气检测线建设工程。建设升级各市县机动车排气检测线,完成从双怠速法向简易工况法的升级,提高各市县机动车排气检测能力,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
3、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1)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程。①海口、儋州、文昌、琼海、东方、昌江、乐东等7个市县各新建1座垃圾卫生填埋场,临高新建2座垃圾卫生填埋场;②海口和三亚各建设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③全省18个市县新建垃圾转运站80座,新增转运车辆191辆。
(2)西沙群岛生活污染治理工程。①在永兴岛建设1座处理规模1800吨/日的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19.6公里;②在永兴岛建设1座转运能力20吨/日的垃圾转运站,在永兴岛及其他岛屿建设配套收集转运设施,完善西沙群岛环境基础设施,保护西沙群岛生态环境。
(3)危险废物处置工程。建设海南省电子废物综合处置场,控制电子废物加工利用工程的环境污染。
4、环境质量改善重点工程
(1)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城市(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包括保护区隔离、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等,保障全省城市(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
(2)村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全省乡镇、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完成水源保护区划分和立碑定界工作,提高全省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水平。
(3)湖库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松涛水库、广坝水库和牛路岭水库周边建设生态岸边缓冲带示范工程,减少周边面源污染对主要湖库水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