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科技项目技术经济目标分类目录
代码
| 技术经济目标
| 说 明
|
1
| 科学原理的探索、发现
|
|
2
| 技术原理的研究
|
|
3
| 开发全新产品
| 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
|
4
| 增加产品功能或提高性能
|
|
5
| 提高劳动生产率
|
|
6
| 减少能源消耗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
|
7
| 节约原材料
|
|
8
| 减少环境污染
|
|
9
| 其他
|
|
九、主要指标解释
科技项目情况表(B207-1表):
B207-1项目名称:按企业科技项目的立项计划书、项目任务书或项目合同书等有关立项资料中确定的项目名称填写。
项目来源:按相应的分类填写代码,具体的分类及代码是:1.国家科技项目,2.地方科技项目,3.其他企业委托科技项目,4.本企业自选科技项目,5.来自境外的科技项目,6.其它科技项目。
项目合作形式:按重要程度选择最主要的项目合作形式并按相应的代码填写,具体的分类与代码是:1.与境外机构合作;2.与境内高校合作;3.与境内独立研究机构合作;4.与境内注册的外商独资企业合作;5.与境内注册的其他企业合作;6.独立研究;7.其他。
项目成果形式:按重要程度选择最主要的1-2个项目成果形式并按相应的代码填写,具体的分类与代码是:1.论文或专著; 2.自主研制的新产品原型或样机、样件、样品、配方、新装置; 3.自主开发的新技术或新工艺、新工法;4.发明专利;5.实用新型专利;6.外观设计专利;7.带有技术、工艺参数的图纸、技术标准、操作规范;8.基础软件;9.应用软件;10.其他。
项目技术经济目标:指项目立项时确定的技术经济目标。若一个项目有两个及以上的技术经济目标,应按重要程度选择最主要的技术经济目标填写。具体的分类与代码是:1.科学原理的探索、发现;2.技术原理的研究;3.开发全新产品;4.增加产品功能或提高性能;5.提高劳动生产率;6.减少能源消耗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7.节约原材料;8.减少环境污染;9.其他。
项目起始日期:填写项目列入企业计划或签订协议后,有组织进行开发的年月,即开始动用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开发项目的年月,为6位编码。如项目起始时间为2011年2月,则在相应的栏目填写201102。
项目完成日期:填写项目技术鉴定的年月,为6位编码。如2011年8月完成并通过鉴定,则填写201108;如项目至2011年底仍在继续进行,填写预期完成时间;如项目年内以失败告终,填写000000;如项目未鉴定就投产,填写投产使用时间。
跨年项目所处进展阶段:选择当年所处最主要的进展阶段并按相应的代码填写,具体的分类与代码是:1.研究阶段;2.小试阶段;3.中试阶段;4.试生产阶段。非跨年项目该指标免填。
参加项目人员:指企业在报告期实际参加某科技项目活动的人员。项目组一般指企业认定的从事科技活动的最小单元,其人员指实际参加科技项目活动的时间(不包括加班时间)占全年工作时间在10%及以上的人员。专职负责项目管理并且是某些项目组的成员,视其主要归属情况归入某一项目组填报,其他项目免填。企业科技活动管理人员,一般不填报在项目组内。若某人同时担负几个科技项目的研究任务,则按其最主要的项目填报,其他项目免填。项目在报告期内确认科技活动工作失败,也应按其实际情况填写参加本项目组活动的人员。项目组人员不包括外单位参加本企业科技项目的人员和临时协作人员。
项目人员实际工作时间:指报告期项目组人员实际工作的时间,按月计算。同时参加两个及以上项目的人员,应按项目分别计算工作时间,但一人在报告期内的实际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个月。
项目经费内部支出:指报告期在企业内部开展科技项目活动的经费支出,不包括委托研制或合作研制而支付外单位的经费等。
购买设备支出:指项目活动使用非基建项目资金购买用于科技活动的仪器设备等的费用支出。包括各类机器设备、试验测量仪器、运输工具、工装器具等购买和制造时实际支付的货币和制造成本。不属于上述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使用期限超过二年的也作为固定资产,按购买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额统计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