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任务
1.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大力发展产业物流。推动船舶、电子、石化、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物流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化物流服务体系。加强石油、煤炭、重要矿产品等物流设施建设,建立能源和原材料物流体系。努力发展高端物流。调整物流行业内部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关联度强、贡献率大、科技含量高的高端物流行业。重点发展航空快递运输、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第三方物流、物流咨询和国际货代等业务。积极发展绿色物流。将传统物流只关注生产到消费的流通过程,延伸至消费到再生产的流通过程,包括废旧商品的循环流通和废弃物的处置、运输、管理,建立高效的回收物流系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污染,实现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物流设施体系建设。与全市综合交通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划有效衔接,实现物流设施的合理布局。结合全市产业布局及结构特点,加大与口岸、专业市场、产业园区相配套的物流设施建设。以促进现代物流发展、强化多种运输方式衔接为重点,积极推进以主要港区、机场、铁路枢纽为依托的货运枢纽建设,加强物流园区与综合交通体系的有效衔接,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有力的设施保障。十二五期间,围绕“一核四中心”规划初步形成11个综合货运枢纽,包括“一核”范围的南通港物流园区、南通火车北站物流园区、空港物流园区、南通火车东站物流园区、南通纺织物流园区、南通农副产品物流园区、海安物流园区、如皋港区货运枢纽、洋口港区物流园区、吕四港区物流园区、通州湾港区物流园区。
3.构建多层次企业集群。新设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制造企业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推进主辅分离,剥离和外包物流业务,分设物流企业,并逐步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引导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合资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联合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一批传统型物流企业。以南通港口集团、交运物流、大地物流等企业为龙头,扶持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集团,加快提高综合物流服务能力,大力发展增值型、创新型业务,推动物流企业向专业领域渗透。走出一批外向型物流企业。引导物流企业向国际化、网络化方向发展,通过项目融资、股权转让等方式与国内外先进物流企业合作。鼓励本地物流企业到国内外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加快融入国际物流合作体系。引进一批总部型现代物流企业。充分利用我市的港口优势和开放合作平台,以及发达国家和地区服务产业加快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行制造业和服务业一体化招商战略,引进一批跨市、跨省、跨国网络化经营的现代物流企业,鼓励其在南通建立区域总部或营运中心。(“十二五”期间全市重点发展物流企业见附件1)。
4.全面推进产业联动发展。大力推动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流通业互动发展,引导制造业与物流业立足产业链合作,寻求共同发展。鼓励大中型制造企业设置专门的物流业务管理机构,整合剥离内部物流业务流程,扩大物流外包需求;重点发展适应现代制造业物流需要的,为船舶、石化、纺织、轻工、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医药等行业服务的专业化物流企业。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企业瞄准物流市场需求,积极开发、研制能有效提高物流效率的运输、搬运装、仓储等物流设施,研发生产集装箱牵引车、冷藏车、叉车、吊车等专用车辆和托盘、集装箱、起重机等物流设备,以及包装、条码、标志印刷、信息管理等的技术装备,使物流设备生产行业成为我市装备制造业新的增长点;推动“制造业物流专业化发展示范工程”建设,加快电子标签、无线测控、移动物流信息服务技术等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物流中的应用,扩大工业集聚区物流信息平台联网范围。
5.积极扶持重点物流项目。“十二五”期间,市区重点推进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顺丰速运南通航空枢纽中心、南通交运物流中心等项目;启东市重点推进吕四港物流中心项目;海门市重点推进叠石桥国际物流中心、瑞典索亚汽车物流项目;如东县重点推进洋口港开发区管线桥、洋口港太阳岛10万吨液化品码头项目;如皋市重点推进如皋港基地的保税中心、熔盛物流项目、永晖800万吨洗选煤项目、金盛全球建材家居采购中心项目;海安县重点推进苏中综合物流园、江海高速综合物流中心等项目。(“十二五”期间全市重点项目发展计划见附件2)。
6.推动物流信息化进程。信息化是发展现代物流的核心。物流信息化是物流合理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以第四方物流平台建设为抓手,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推进全市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建设,提升区域物流整体发展水平。积极推动物流企业采用条形码技术(Bar-Coding)和射频识别技术(RFID),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和准确性;采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Web EDI)进行企业内外的信息传输,实现订单录入、处理、跟踪、结算等业务处理的无纸化;应用仓库管理系统(WMS)和运输管理系统(TMS)来提高运输与仓储效率;运用新型的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商务,降低供应链的物流总成本;运用网上采购辅助材料、网上销售多余库存以及通过电子物流服务商进行仓储与运输交易等手段,降低物流成本。
四、发展措施及规划实施
(一)发展措施
1.建立协调推进机制
现代物流业发展是一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在管理体制上需要涉及到的各个部门充分协调和通力合作。建立南通市现代物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召集人,市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公安、财政、人事、交通、工商、物价、商务、港口、铁路、国税、地税、统计、通信、邮政、检验检疫、海关等为成员单位,统一协调解决物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形成推动物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委,负责日常工作。
2.完善发展扶持政策
出台并完善扶持物流业发展的土地、融资、税收、规费减免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在土地政策方面,对物流基地、园区和中心等重点建设项目,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优先合理安排供地,并实行与工业类项目相同的优惠政策;在物流基地、园区和中心土地征用过程中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土地增值收益全部用于物流园区的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利用旧仓库、旧厂房改造为物流项目的,可减免土地出让金;工业园区内为生产服务配套的现代物流企业,享受园区内工业企业同等的政策待遇。在融资政策方面,鼓励和引导银行在独立审贷基础上,向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优先发放贷款;完善贷款担保体系,鼓励各类担保资金向物流业倾斜;根据物流规划布局,鼓励和促成市域内商业银行设立网点,为物流企业提供便利的融资渠道;引导商业银行根据物流企业的融资特点创新融资产品,开展应收账款质押、代客结算、仓单质押和保兑仓等新型业务,为物流企业融资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形成有特色的“物流银行”。在税收政策及规费减免政策方面,对市重点物流企业以及列入重点物流项目的新建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实行优惠的税收及规费减免政策。
3.加大资金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