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未来五年,运城气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事业发展全局,牢固树立“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进新时期气象事业发展、改革和创新。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坚持把提高气象服务水平放在首位,大力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强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建设,不断提高气象预测预报能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建设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提升运城气象事业对运城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与支撑能力,为运城建设山西向东向西开放的大通道、桥头堡和“四基地一中心”目标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
(二)基本原则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运城“十二五”时期气象事业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紧密结合运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坚持面向需求,服务引领。
--坚持一流目标,科学发展。
--坚持依靠科技,人才强业。
--坚持统筹集约,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15年,初步建成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功能先进的运城气象现代化体系;监测能力大幅度提升、预报预测水平显著提高;灾害预警的时效性明显增强、气象服务效益凸显、灾害防范应对更加科学有效。气象整体实力达到全省先进水平,部分领域达到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
2.主要指标
--公共气象服务。基本建成机构健全、管理规范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拓展能源、安全、气候变化领域的气象服务。进一步增强决策气象服务的针对性、敏感性、综合性、时效性。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90%以上,气象服务公众满意率提高到90%以上。建成针对重点行业的气象服务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决策服务能力增强,决策支撑作用显著提高。
--气象预报预测。进一步增强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测、预警能力,明显提高短期、中期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短期气候预测水平;短期天气预报准确率比目前提高3~5%, 24、48小时暴雨预报准确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进一步完善突发性气象灾害临近预报业务技术流程,开发时间精度更高的精细化中尺度天气数值模式预报产品,强对流天气预警时效提前30分钟到1小时,短时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10%;沙尘、雾(霾)天气预报能力明显提高,中期延伸期预报水平明显提高;短期气候预测产品的可信度达到80%以上;卫星、雷达、自动站资料在天气预报业务中的使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初步建成灾害性天气影响评估业务系统。建成先进的分布式气象信息存储与共享系统。
--综合气象观测。建成稳定运行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进一步增强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优化完善国家气候观测网、天气观测网,进一步提高观测精度;建成满足需求、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气象观测网和区域气象观测网;改进观测手段,加快推进观测自动化,提高观测数据综合应用水平,增强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基本实现重点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连续监测,大范围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95%,突发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85%以上;全面提升综合探测数据处理能力,建成具有先进水平的新一代信息网络系统;建成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和技术保障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