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一手抓经营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着力提高文化旅游工作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三、目标及主要任务
(一)目标
到2015年,基本建立和完善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筑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文化服务体系。在培育巴里坤精神、提升全民素质、夯实文化基础、增强文化实力、提升城市品位、创新文化体制、发展旅游产业、保障文化权益等方面有新的突破。通过旅游业的大发展,拉动三产,扩大就业,繁荣城乡经济,实现年旅游人数达60万人次,使旅游总收入占GDP的10%,把巴里坤打造成新疆乃至全国重点旅游目的地之一。
(二)主要任务
一是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抓手,按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标准的总要求,充分利用自治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胜众多的有力条件,做好申报和创建工作。以创建促提升,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打造一批文化品牌,推出一批地方特色的文学精品,培养一批较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提升一批文化体育传统项目,力争做到管理体制基本健全,运行机制顺畅,文化体育生活丰富多彩,文化体育设施功能配套,文化市场开放有序,文化体育人才结构优化,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逐步壮大。城区建设要服从文化旅游发展的需要,继续加大改造建设力度,在县城入口处和中心地段建成标志性建筑物,体现明、清建筑风格,为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奠定基础。
二是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强县”为抓手,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发展、分步实施、有序推进。近期,以夯实巴里坤古城AAAA级景区的基础为重点,完善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功能,提升服务档次和品位。要建立完善旅游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旅游接待中心的作用,成立景区管委会,不断提高旅游景点、景区管理水平。要办好“一节一会”,把打造文化环境、旅游环境、人文环境、投资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发挥节会活动的窗口作用。远期,凭借自治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制定中长期规划,率先打出中国游牧文化旅游品牌,同西北大学和上级文物部门紧密配合,联手打造“西域古牧国”遗址公园,占领游牧文化旅游的制高点,形成对游牧文化资源整合。要以打造中国游牧文化主题公园为主线,建设红山口-东黑沟古代匈奴王庭遗址公园、兰州湾子古代大月氏王庭遗址公园、古代草原岩画长廊、新疆汉文化之源主题公园、哈萨克游牧文化公园、蒙古游牧文化公园、蒲类大观园游牧文化展示园,形成环巴里坤草原游牧文化主题公园旅游圈,把巴里坤打造成全国独一无二的“西域古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