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张江高科技园区
集中体现创新创业的主体功能,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张江科技城。原张江北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产业;南区发展大飞机研发中心。康桥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两大支柱产业,加快建设物联网基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和总部湾。上海国际医学园区重点发展医疗器械和生物制药,着力打造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利用5-10年,将张江高科技园区打造成为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技术支撑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的辐射基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球高新技术发展的交流对话平台,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新兴科技城。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打造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两大超千亿级战略主导产业集群和三百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以及大飞机研发战略培育产业集群。
3、金桥出口加工区
突出先进制造、生产服务主导功能,加快形成体现高科技、高附加值特色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高地,加快建成知识型、生态型,集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网络文化和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一体的国际一流水平的新型经济技术开发区。原金桥出口加工区北区主要集聚电子信息及通信设备、汽车(包括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等优势产业,优先发展总部研发集群、生产性服务业集群、ICT国家级导向产业,巩固发展现代家电产业和机械装备仪电产业;南区主要集聚发展半导体装备产业。南汇工业园区着重发展新能源产业,重点领域是在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器件、风能发电设备、新能源汽车部件的技术研发、设计和产业化、市场化。祝桥空港工业区围绕商用飞机项目,着力布局商用飞机的部件生产配套。老港化工工业区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和环保产业,尤其是在废旧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回收处理、拆解利用等循环经济领域不断寻求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经济增长源头。
4、临港产业区
按照体现国家战略、体现上海优势、体现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努力将临港产业区建设成为国家和上海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载体和重要基地,成为全面体现新型工业化要求、引领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造以“产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服务产业化”的临港模式。
以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集群规模,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产业区整体能级;继续拓展新能源装备、大型船用关键件、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海洋工程装备、大型物流装备和工程机械、飞机发动机及其配套产业等六大高端产业集群,拓展产业链,推进功能一体化发展;推动民用航空产业配套基地发展,努力打造成为我国航空产业零部件配套的示范基地;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配套产业区块
配套产业区块主要形成为大产业、大项目、大基地提供产业配套的中小企业集聚开发园区。
川沙新镇临空产业园区依托空港优势,重点发展临空产业。
合庆经济发展园区接受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产业辐射和项目溢出,重点发展电子、汽车配套产业。
高桥、曹路、北蔡、宣桥和六灶镇工业地块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并与城镇发展相协调,发展充分吸收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发展旅游用品、服装设计加工、出版印刷和电子电器装配等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园。
六、“十二五”期间促进浦东工业发展的措施
(一)优化空间布局,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优化空间布局、强化园区联动、加快基地化推进。根据两区合并后的开发区管理体制和实际运作情况,进一步推进产业优势、管理优势和空间优势更好地结合起来,引导制造业生产环节向南拓展、服务环节提升发展,促进土地、资金、品牌、管理等资源整合、系统集成,努力实现“老空间新功能”、“新基地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