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优化、创新、品牌、低碳”四个关键词推动浦东工业经济实现转方式、升能级。
“优化”--通过严格增量筛选和推进存量调整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布局结构。
“创新”-- 通过大力扶持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扩大创新成果。
“品牌”--通过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升浦东工业的品牌价值、扩大名牌数量、增强品牌扩张力。
“低碳”--通过加大力度推进节能减排使浦东工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三)基本原则
1、创新引领
以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为首要任务,充分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集聚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产业组织方式创新,不断改革完善适应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2、融合发展
一方面推进产业规划和城乡规划、土地开发利用规划结合,促进产业、就业、居住、交通等要素合理配置,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城市和谐发展。另一方面把握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突破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交叉融合,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渗透融合,促进产业内部的重组融合。
3、领域聚焦
将国家战略和浦东优势紧密结合,加快培育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包括民用航空)、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聚焦智能电网、物联网、云计算、半导体照明、太阳能高端装备、医疗器械等新兴领域,努力实现重点领域跨越。
4、差别推进
一方面按照“存量调强、增量调优”的思路,加大存量调整力度,依靠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改造提升现有产业,做大做强重点产业;把握增量优化导向,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另一方面继续发挥差别化政策导向作用,推动优势产业、均势产业和劣势产业的差异化发展,又着眼整体推进,总体保持工业持续发展势头。
5、绿色低碳
大力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把好项目准入关,坚决杜绝能耗高、污染重的项目入驻; 加大对存量企业的节能与环保技术改造和管理改善,不断降低单位产值、单位产品能耗和环保排放指标;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坚决淘汰“两高一低”企业和生产线。
(四)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末,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形成以高新化、高端化、高效化、融合化、低碳化、集聚化为特征的工业发展新格局,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区,成为长三角自主创新的集聚区和先进制造业的引领区,成为上海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战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导区,对浦东城市功能建设、经济发展转型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2、具体目标
(1)规模效益目标
“十二五”期间,确保实现全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2015年达到12000亿元;争取实现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2015年达到3100亿元;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5%左右;工业利润年均增长18%,2015年达到1600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2000亿元以上。
(2)结构优化目标
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域产业规模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将达60%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工业向重点开发园区集中度达到60%,淘汰落后产能项目五年累计达到400-500家。
(3)创新能力目标
产品高新技术含量明显提高,新产品产值比重明显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数量明显增长。2015年,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相当于销售收入比重3%左右,国家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区级研发机构达到600家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