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区经信委编制的浦东新区“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3、从产业发展要求看,外部环境约束及资源供给趋紧成为工业发展的硬约束
  “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将成为国际多边谈判中更加重要的议题;发达国家逐步推行碳关税等绿色壁垒,并积极抢占低碳经济产业制高点;中国承诺至2020年单位GDP能耗下降45%,发展方式面临巨大转型压力。
  这要求浦东率先推动工业低碳化和绿色化发展,继续加大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力度,并在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抢占先机。
  (二)国内环境
  1、国家高度重视产业振兴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2010年国务院又发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意见,“十二五”期间将通过一系列扶持政策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这要求浦东在推进工业发展过程中聚焦国家战略,对接国家产业发展重点和措施,通过加大自身政策创新力度来抓住发展机遇。
  2、长三角一体化加速,优化整合区域资源成为发展趋势
  2010年5月国家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一核六带”长三角发展格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速。区域一体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浦东新区的区位优势弱化,但有利于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流量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浦东在长三角范围内的要素和资源配置能力。
  这要求浦东新区在推进工业发展过程中要更加注意发挥自身优势,着眼大局选择发展重点,着眼大局谋划产业布局。
  (三) 浦东环境
  1、“十一五”期间浦东重大事件的影响将持续到“十二五”时期
  “两个中心”建设进入加速推进期;“两区合并”进入实质发力期;“两大项目”进入蓄势待发期;“世博效应”进入持续释放期。
  这些重大机遇千载难逢、不可复制,要求浦东必须把握好、利用好,使之为推进工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持久的动力。
  2、外资生产环节向外转移的趋势日益显现
  浦东新区工业发展具有典型的外向型特征,对外依赖比重较大。当成本优势不再,一些外资企业必然存在向外转移的可能性,其转移方向既包括中国内地也包括亚洲其他低成本国家,在短期内这种游移性会对浦东工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外省市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发展方面,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和服务等某些方面已经领先于上海市及浦东新区,招商引资工作面临巨大压力。
  这要求浦东一要精心做好安商稳商工作; 二要引进在浦东发展有明显优势的高端项目;三要注重发展民营高科技企业。
  3、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及土地空间约束显现
  伴随着浦东经济的快速增长,浦东地价相比周边地区快速上涨,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消失,环境承载压力的刚性约束日益明显。商务成本的不断攀升,影响了部分产业的竞争力,这将成为项目入驻的约束条件,对浦东工业发展的后劲产生影响。
  这要求浦东一要注重发展高端、高效、高土地产出、低能耗、低排放环节; 二要创新商业模式,大力扶持“两头在内(研发、设计和销售在浦东)、中间在外(产品制造在外地)”的企业发展,鼓励这些企业通过做大品牌成为国内行业龙头。
  三、“十二五”期间浦东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为指导,切实贯彻落实上海市产业发展方针,结合浦东实际,以转方式、升能级为主线,推动浦东工业实现高端发展、集约发展、创新发展和低碳发展,大力提升产业能级和国际竞争力。
  (二)总体思路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