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趋势
在社会经济发展面临严重的资源约束和严格的绿色环保要求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在探索进一步发展的有效路径。其中,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推动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迅速兴起,并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十二五”是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重要战略发展期,也是浦东新区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将智慧浦东建设作为浦东新区“十二五”期间的战略任务之一,符合上述发展趋势。
首先,信息技术的新兴应用理念和模式正引领发达国家迈向智慧社会。物联网、云计算、4G等技术和应用的不断发展,引发了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理念,智能产业和智慧应用正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新引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都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推动未来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实现经济持续快速提升的战略举措。欧盟更是对70个中等城市分析后,形成了六大纬度(智慧经济、智慧民众、智慧治理、智慧移动、智慧环境、智慧生活)、31个要素、74项指标的“智慧城市评价体系”。可以预见,“智慧引领模式变革”将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
其次,智慧城市建设已在国内迅速起步。鉴于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将推动城市发展模式走向更为便捷、高效、智能、绿色,更将带动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实现更大发展,并催生出更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北京、南京、武汉、深圳、宁波、无锡、广州、佛山等为代表的国内大中城市均颁布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纲要文件或战略设想,江苏省更是提出了“智慧江苏”的蓝图。
同时,建设智慧城市已经纳入上海“十二五”规划纲要。随着智慧城市建设在国内的快速兴起,上海市“十二五”规划明确将智慧城市锁定为发展战略之一,并将出台“指导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这表明,“十二五”期间,建设智慧化的城市已成为上海顺应国际发展趋势、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以智慧化为目标的基础设施、应用体系和新兴产业发展将成为上海政府工作的重心之一,各类资源将优先配置到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领域。
更重要的是,建设智慧浦东首次成为新区“五年规划”的单独篇章。这既是上海建设智慧城市战略在浦东的具体体现,是浦东新区积极对接上海市总体部署、把握城市发展新模式的重要举措,更将极大的促进浦东新区高效惠民的智慧应用体系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金融、航运、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在更高层次上发挥信息化引领和带动作用。
因此,浦东新区理应通过智慧浦东创新与实践,成为上海建设智慧城市的先导区和国家建设智慧城市的示范区。
(二)愿景目标
基础现状分析和发展趋势研判表明,浦东新区有必要以“智慧引领模式变革”为主线,把握“更无线、更高速、更融合”的信息化时代特征,以提升民众幸福感和城市运行效率为目标,在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各个领域全面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融合化、开放化”的信息技术深度应用,进而构建科学、智能、人本、协调的城市内生系统,全面实现基础设施高端化、政府服务协同化、城市管理智能化、公共服务网络化、市民生活数字化、新兴产业融合化和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化。
到“十二五”期末或更长的时间,争取基本建成智慧浦东框架体系,达到“基础设施高度覆盖、产业发展高度生态、应用体系高度发达、民众生活高度和谐”的智慧城市发展新阶段,把浦东打造成为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先导区域和示范区域。
三、指导思想和重点任务
(一)建设智慧浦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和党的“十七大”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扣“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主题,“统筹兼顾、民生优先;试点示范、逐步推进;产用联动、协同创新”,发挥信息化引领和带动作用,坚持以智慧应用为导向,以智慧产业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引力,以综合创新为动力,提升智慧基础设施、优化智慧应用体系、夯实智慧产业基地、强化市民信息意识;充分发挥存量,适当规划增量,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力度;促进信息化与金融业、航运业、商贸业、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而强劲助力浦东新区“到2020年基本建成科学发展先行区、‘四个中心’核心区、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开放和谐的生态区,全面建成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的战略目标。
(二)重点任务归纳为:“3935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