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智慧浦东建设纲要(iPudong 2015)--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浦府〔2011〕155号)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直属公司,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川沙新镇:
现将《智慧浦东建设纲要(iPudong 2015)--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五日
智慧浦东建设纲要(iPudong 2015)
--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重要精神,以及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全面提升信息化对浦东新区经济和社会转型发展的支撑作用,确立智慧浦东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依据《浦东新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浦东新区“十二五”发展实际和需要,编制本规划纲要。
一、卓越成就与瓶颈问题
“十一五”时期,浦东新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成效显著,信息化总体水平居全国前例,部分指标已接近或达到信息化领先国家和地区水平。
(一)卓越成就
2010年,浦东新区荣获我国信息化最高荣誉“中国城市信息化卓越成就奖”。具体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基础设施建设国内领先
“十一五”期间,浦东新区的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快速发展,综合水平继续居国内前例。主干网络能级不断提升。到2010年底,新区主干光缆总长已达23204皮长公里,城市光网覆盖用户40万户,覆盖率达29%。无线覆盖区域快速拓展。基本建成覆盖全区重点区域、重要场所的3G网络,室外无线基站1381个,移动宽带用户数178万户,WiFi热点覆盖达1417个。数字电视覆盖率极大提高。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用户达到35万户,IPTV用户超过28万户,NGB覆盖率达42.5%。数据存储空间大幅提升。政府数据中心机架数达62个,通信运营商和其他企业数据中心机架数达10025个,基本形成了政府、企业共荣格局。
2、电子政府框架日趋完善
“十一五”期间,以《浦东新区推进电子政府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基本建成了新区电子政府“五横两纵”框架体系,初步解决“跨系统资源整合,跨部门业务协同,跨领域公众服务”部分问题。基础网络完成升级改造。政务网、教育网、公安网三大网络能级逐步提升,其中政务外网实现万兆骨干、千兆汇聚、百兆接入的网络构架,校园网实现区内550余所职校、中小学、幼儿园互通互联。信息资源更加汇聚。建成新区实有人口库、市场主体库、空间地理数据库并推广应用,建成公共数据中心,满足政务资源容灾备份等需求。应用支撑平台逐步完备。建成新区协同办公平台,并实现对其他应用系统的认证授权、数据交换、基础服务等支撑功能,目前所有党政机关均已通过该平台实现网上协同办公。应用服务成效显著。建成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系统、行政审批平台、公共财政服务平台等数十个应用服务系统,公众满意度、行政透明度和行政效能得到明显提高。服务渠道层更加亲民。以“上海浦东”门户网站为基础,开设了“浦东市民中心受理大厅”和“张江一表制受理大厅”,共提供932项服务事项告知、668张表格和22个行政事项的在线受理和反馈。
3、行业应用水平快速提升
“十一五”期间,浦东新区以需求和项目为导向,围绕产业应用、城市管理、社会服务等领域实施了一批重点信息化项目,极大的提升了新区信息化应用整体水平。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势头良好。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向金融、航运、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领域渗透。到“十一五”期末,新区企业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普及率达75%,企业门户网站建站率达49.2%、企业电子商务行为率达22.1%。2010年浦东新区成为“上海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践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初步形成。建成“一总三子”综合交通信息管理平台、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环境管理电子政务和社会服务协同应用平台等应用系统,基本形成了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互动化的城市管理体系。“一总三子”综合交通信息管理平台荣获“2010中国城市信息化应用示范奖”。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建成家校通、医疗卫生信息共享联动工程(一期)、电视影像库与网络电视制播平台等项目,以信息化为主要手段,实现医疗健康、文化教育、社区管理等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农村信息化取得实质进展。开展“一村一网”建设,完成了194个涉农行政村和155个非涉农行政村的网站建设工作;开发涉农信息资源,实现“绿、特”农产品网上营销;加强信息化培训普及,超额完成市政府实事项目“千村万户”农村信息化培训工程,三年累计培训13359人次,宣传普及122477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