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加速构建城乡一体化的道路网络,连接城市和试点镇的主要道路要实施市政化改造,配合推进骨干项目建设,为城市扩张提供空间,实现城乡空间结构的优化。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和管理,实现村村通公交车,提升交通服务能力,形成连接城区、覆盖乡村、城乡一体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生态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加强水利建设、土地整理。把水利设施建设提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抓住机遇,完成病险水库改造和重点河流水系综合治理。天然气和清洁能源使用延伸至中心村。将农村自来水纳入城市管网统一管理。提升城乡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设施体系建设水平,促进电气化和信息化村级全覆盖。
4.城乡生态建设一体化。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全面实施生态区建设规划。实施风景核心区迁坟集中管理试点,建立农民集中墓地。推进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建设,组织复垦复绿,进行生态修复,加强山林、水体、树木和名胜古迹等旅游资源保护。实施“清洁家园”工程,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四清四改”,完善农村垃圾分类收集、运转、处理模式,规划建设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提高农村环境建设水平。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通过土地整理,建设连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模化发展绿色农业。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引导城乡广大群众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培育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5.城乡就业与社会保障一体化。健全城乡就业一体化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就业,完善农村劳动力资源、用工信息、教育培训和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强化对农民的就业指导和组织,提高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试点镇要严格执行“新农保”补助资金配套政策,推进农村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全面接轨。继续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逐步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和提高享受标准,缩小城乡低保差距。支持试点镇建设保障房和廉租住房。建设高标准老年居住社区,吸纳城市老人安度晚年。
6.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每个试点镇建一所寄宿制学校。大力推动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每镇创建一所优质幼儿园。组织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加大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力度,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文体设施、科普站建设,发展农村民办公助文化大院、文化专业户、农家书屋、农民个体放映队和民间文艺团体。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尤其是民营资本投入文化产业,鼓励多种形式创办文娱演出产业。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和宽带进户工程。加快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镇卫生院装备水平,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加快医疗卫生体制创新,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城市医疗机构和人员对口支持农村,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