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的通知

  --地震应急救援及响应能力进一步提高。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力量为骨干、地震救援专业队伍为中坚、行业救援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等社会救援力量为补充的救援队伍体系基本健全,在设区的市和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县完成专业地震救援队组建工作。破坏性地震发生后,2小时内救援队伍能赶赴灾区开展救援,24小时内受灾群众能得到基本生活安置;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城市避难场所总容纳量达到城市常住人口的1/20,其他城市达到1/40。
  --地震科普教育成效明显提升。设区的市拥有1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5所以上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县级建成1个以上地震安全示范社区、3所以上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初步形成科普基地、示范学校、示范社区、科普作品和科普活动协调发展的地震科普教育体系。社会公众、中小学生防震减灾意识显著增强,基本掌握防震减灾基础知识和应急避险技能。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地震监测与预报预警能力建设。
  1.构建综合地震监测系统。完善充实省、市、县地震监测设施,加强测震、前兆、流动观测等网点建设,达到一县一台的布局要求。建设集地震监测、信息服务和应急指挥功能为一体的市级台网分中心,与省网实现实时信息共享,有效提高全省地震监测能力和震情响应能力。
  2.推进震情会商机制改革。在突出日常震情跟踪的基础上,加大异常调查核实力度,重点加强月尺度的震情判定和分析预测工作。健全地震预测预报管理制度,建立开放合作、有效管理的地震预测预报机制。完善监测、实验、研究和预测预报一体化的工作格局。
  3.建设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服务体系。以郯庐断裂带、皖江城市带为主,兼顾市县行政区基本单元,建设地震烈度速报台网,建立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利用防空警报设施等资源,探索开展地震预警报灾和应急防范工作。应用地震预警和紧急自动处置技术,服务生命线工程、核电站、高速铁路等的地震安全。
  4.夯实群测群防网络。继续推进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的“三网一员”建设,初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分布格局。发挥地震群测群防在地震预测预报中的独特作用,制定支持群测群防工作的政策措施,建立稳定的经费渠道,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积极参与地震群测群防工作。

专栏1 地震监测预报基础能力建设

测震台网建设。增建固定台站35个。优先实现设区的市有1个测震台,重点加强地震监测能力偏弱的皖西南、皖西北地区的有人或无人值守地震台站建设。

强震动台网和地震预警体系建设。依托测震观测台网,新建61个数字强震动观测台,与现有13个强震台形成全省烈度速报台网,建设安徽省地震烈度速报台网中心。在重点区域建立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前兆台网建设。增上或改造9个电磁台项;增上或改造9个地下流体观测台项;增上或改造21个形变观测台项。

流动观测台网建设。新增地磁三分量测点28个;新增重力测点50个;新增跨郯庐断裂带水准测线6条;新增GPS基准站5个、大别山实验场GPS基本点8个、郯庐断裂带GPS基本点13个。

重点区域监测。以现有和规划建设的地震监测条件为基础,在大别山地区新建1个由16个台站组成的地震监测科学实验永久性固定台阵;在郯庐断裂带和大别山区建立科学实验流动测震台阵系统;开展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综合观测。

信息节点建设。新建11个城市地震信息节点。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