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的通知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保障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根本宗旨,依靠法制、科技和全社会力量,全面提高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能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军地协调、区域协作、专群结合、全社会参与的防震减灾格局,为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贯彻上述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全面预防,有效减灾。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贯彻落实全面预防观,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推进防震减灾事业统筹协调发展,实现减灾效益的最大化。
  --强化管理,落实责任。落实部门职责,健全社会管理机制,完善防震减灾工作责任制,加强督查考核,全面落实防震减灾工作任务。
  --提升能力,拓展服务。以能力建设为抓手,提高防震减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产品,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
  --夯实基础,支撑发展。强化防震减灾工作基础,提高地震预测预报水平,推进地震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防震减灾基础能力和队伍素质,为防震减灾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省地震观测网点趋于完善,地震事件应急响应能力明显增强,抗御地震灾害的整体能力显著提升。
  --防震减灾法规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建立与《防震减灾法》和《安徽省防震减灾条例》相配套、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防震减灾法规政策体系,持证执法队伍达到300人规模,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地震监测预报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形成多学科、多手段、功能齐全、覆盖全省的地震监测网络,地震观测台站平均间距达到50km;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能够监测1.0级以上地震,其他地区能够监测1.5级以上地震;地震速报实现“2分钟自动速报,4分钟修正速报,8分钟完成速报”;初步建成全省强震动台网,能够实现地震基本烈度速报;“三网一员”乡镇覆盖面达到50%,地震前兆信息识别与检测能力得到增强,地震预测预报水平进一步提高。
  --城乡抗震设防能力显著提升。城市新建、改(扩)建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重要建设工程加固改造后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能力。农村新建基础公共设施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新建农村民居采取必要抗震措施。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要求得到全面落实。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