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的通知

  --应急救援能力明显提升。修订了《安徽省地震应急预案》,初步建立地震应急工作体系和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成功处置了省内多起有感地震,组建了安徽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专业队伍和5个市级专业队伍、30多支预备队和志愿者队伍。初步建成了3个应急装备库、6个社会资源库、1个训练基地和一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开通了12322防震减灾公益服务热线,充实了灾情速报渠道。
  --地震科技创新扎实推进。初步建立部门、行业、学科间资料共享、合作研究机制,大别山地震监测预报试验场、蒙城国家地球物理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正式启动,监测预报能力和地震科研能力明显提升,一系列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地震预报、工程建设和社会服务领域。
  (二)防震减灾面临的形势。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防震减灾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财富快速积累,人口更加集聚,地震灾害对经济建设的破坏性、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愈加严重,防震减灾事业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人民群众对防震减灾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全社会珍爱生命、重视生存环境安全的意识不断增强,对防震减灾的成效更加关注,对减轻地震灾害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
  --严峻复杂的震情形势对防震减灾提出了更高要求。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板块运动处于活跃期,印尼、巴基斯坦、智利、海地、日本等地相继发生特大地震。我国大陆大震频发,汶川8.0级地震、玉树7.1级地震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我省地震活动也明显增强,2000年以来共发生3.0级以上地震17次。其中,最大地震是2011年安庆4.8级地震,受灾人口3.2万人,损坏房屋7062户1.55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16亿元。总体看,安徽地震地质构造复杂,郯庐断裂带斜贯全境,并与其他断裂带交汇,属于中强地震活动区域,存在着较大的地震灾害威胁。
  未来5年,防震减灾事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社会需求为防震减灾事业提供了动力,经济快速发展为防震减灾提供了较好的物质保障,科学技术进步为防震减灾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防震减灾工作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全省地震台网密度偏低,监控能力还比较薄弱,地震观测、实验和研究能力不足,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尚未建立;抗震设防行政监管亟待加强,城市抗震能力不足,农村民居基本不设防;应急救援协调联动及快速反应机制不健全,应对大震巨灾的能力和经验欠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等公共服务匮乏,公众防灾避险意识有待增强;防震减灾社会参与机制尚未真正建立,综合投入与能力建设需求不相匹配。面对复杂的震情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加快推进防震减灾工作,切实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综合能力。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