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全面提高人口综合素质。全面实施优生促进工程,扎实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重视0-3岁儿童早期发展,建立“政府指导、部门监管、市场运作、社区组织、家庭参与”的工作机制,依托“世代服务”平台,建立0-3岁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探索以民营早教机构为主渠道、公共服务为补充的多元化指导服务体系。加强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情操、心理素质、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
6、大力提升家庭发展能力。着眼提高家庭生活质量、生育质量、生命质量,完善综合服务功能。通过孕前优生促进、科学育儿指导、青春健康教育、避孕节育服务、生殖健康筛查、不孕不育防治、家庭营养倡导、中老年健康保健等项目,建立立足于家庭和社区、覆盖全人口和生命全阶段的健康促进模式,为家庭成员提供面向生命全过程的指导服务,切实提高家庭幸福指数。
7、逐步完善家庭发展政策。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家庭奖扶政策动态增长机制,完善优生优育、子女成才、抵御风险、生殖健康、家庭致富以及养老保障等政策,加大对孤儿监护人家庭、老年人家庭、残疾人家庭、留守人口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受灾家庭和其他特殊困难家庭的扶持力度,健全家庭发展政策体系,促进家庭和谐发展。
8、深入推动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广泛运用现代传媒手段,拓展宣传空间,扩大宣传范围,传播家庭健康幸福理念,构建新型家庭文化,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家庭幸福安康。加快市级家庭人口文化载体和示范基地建设,巩固和拓展宣传阵地,深化人口文化内涵,开展家庭人口文化理论研究,推进人口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三、优化人口服务管理
9、实行人口计生管理网格化。结合“一委一居(村)一站一办”建设和“扁平化”社区管理模式的推进,按照“一人多岗、一专多能,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原则,实行社区人口计生网格化服务管理。合理配置责任网格,建立系统管理、部门管理和分类管理网络,完善责、权、利更加明晰的社区“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构建“多网合一、一网多格、一格多元、多元联动”的新模式。
10、形成流动人口“一盘棋”格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在区县人口计生局增设流动人口科,全面负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加强与流入本市人口数量较多的外省(市)计生部门的协作,实现“互通信息、协同管理、综合服务、责任共担”,与周边接壤市、县、区开展多层级、多方位的协作,完善“统筹协调、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