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非公有制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四、重点行业及产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不断升级,非公有制经济产业发展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要正确把握产业发展态势,重点发展12大优势制造产业和8大服务业,逐步形成“12+8”新型产业体系。
  (一)大力发展优势制造产业。
  电子信息业、汽车摩托车业、装备制造业、化工业、材料业、轻工业、食品业、农产品加工业、纺织业、医药业、能源产业、建筑业12大优势制造产业,“十二五”期间累计投资超过1万亿元,到2015年实现产值1.88万亿元。
  1.电子信息业。坚持引进和自主研发相结合,攻克核心关键技术,引导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重点实施“云端计划”,即着力打造服务器达百万台级的云计算中心和2亿台级的电子终端产业基地。着力培育形成笔记本电脑及外围设备、离岸云计算数据处理与软件开发、高性能集成电路和印刷电路板、通信设备及物联网、光伏及LED、消费电子产品、应用电子产品等7条产业链,大力发展笔记本电脑、服务器、打印机、交换机、液晶电视、路由器、高清视频多媒体终端、超声治疗设备等40余个整机产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建成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离岸云计算中心。“十二五”期间,累计投资2100亿元,2015年实现工业产值7000亿元。
  2.汽车摩托车业。把握世界汽车摩托车发展趋势,加强技术研发,推动信息技术与汽车摩托车产业的深度融合,提高汽车摩托车设计、制造、售后服务的信息化水平。重点完善乘用车、商用车及专用车、摩托车、新能源汽车等4条产业链,大力发展中高档轿车和经济型轿车、高品质微车、重型商用车、中轻型商用车、专用车、摩托车、沙滩车、新能源汽车等10多个整车产品。“十二五”期间,累计投资1000亿元。2015年,汽车产能达100万辆、摩托车产能达950万辆,实现工业产值3000亿元。
  3.装备制造业。坚持发展整机与提高基础零部件配套水平相结合,着力夯实基础零部件制造能力,提升整机设计制造水平,增强总包及系统集成能力。着力培育数控机床、智能风电装备、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智能精密仪器仪表、智能风电装备、内燃机、特种船舶、齿轮箱、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11个具有基础和优势的装备产业集群,结合新的市场需求,积极发展电子制造装备、通用航空、工业机器人、海洋工程装备等高端装备。重点发展5兆瓦风力发电装备、LPG运输船、不锈钢化学品船、数控齿轮加工机床、大型液压机床、大马力柴油机、特高压交直流变压器、直升机、垃圾焚烧设备、盾构机、起重机、大型螺杆压缩机、挖掘机等50余个重点整机产品。“十二五”期间,累计投资1000亿元,2015年实现工业产值2000亿元。
  4.化工业。充分利用我市化工产业基础和优势,以长寿、涪陵、万州三大化工基地,以及永川、丰都、潼南、云阳、黔江等特色化工产业园为载体,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高端石化产品、新型专用精细化学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着力培育发展MDI、氢氰酸、乙炔、橡胶轮胎、精细化工、乙烯芳烃、化工新材料、医药等8条产业链。“十二五”期间,累计投资700亿元,2015年实现工业产值1300亿元。
  5.材料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汽车、建筑、电子信息等行业所需的原材料,提高原材料本地供应率,建成西部精品钢材基地、中国铝加工之都、国家轻金属示范基地、长江上游绿色建材产品基地、国家新材料研发基地。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推广节能技术工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构建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体系,促进节能减排。重点培育发展钢铁、铝、铜镁锰硅材料、节能环保建筑材料、新材料等产业链。“十二五”期间,累计投资750亿元,2015年实现工业产值1100亿元。
  6.食品业。结合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加强优质原料基地建设,着力提高农产品的加工增值率,重点发展奶制品、肉制品、调味品、酒精饮料、果汁饮料、休闲食品、烟草等产品。依法加强对食品工业质量管理,健全食品工业诚信体系,加快配置产品快速检验、无损在线检测等仪器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十二五”期间,累计投资500亿元,2015年实现工业产值1100亿元。
  7.农产品加工业。依托本市特别是“两翼”地区优势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粮、油、果、蔬、茶、中药材、蚕桑、畜、禽、水产等农产品加工业,加大技术引进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培育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大力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加强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地理标识的品牌产品。加大农产品安全、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力度;扩大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降低销售成本。“十二五”期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卫生、质量、环保国家标准普及率100%,培育扶持100户农产品亿元加工企业,新增市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24个、累计达到30个,新增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及创业基地10个、累计达到37个,新增市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50户、累计达到150户,新增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20户,累计达到40户。培育一批规模较大、带动性强、拥有较高自主研发能力、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和品牌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十二五”期间,累计投资700亿元,2015年实现加工产值1500亿元。
  8.轻工业。轻工业重点发展造纸及纸制品、皮革、日用及卫生陶瓷、工艺美术品。以玖龙纸业、理文纸业、恒安纸业等企业为龙头,加强资源的回收利用,重点发展生活用纸、包装用纸、印刷用纸、纸包装、彩印、纸业物流服务、造纸助剂、造纸机械装备及配件。依托我市丰富的牲畜资源和雄厚的化学工业基础,积极合理承接产业转移,提升皮革行业研发设计水平,重点发展皮鞋、箱、包、袋、手套等中高档皮革产品,带动皮革业上档升级。推广清洁制革,配套发展揉剂、涂饰剂等绿色环保的加工制剂,发展生态皮革业。加大日用及卫生陶瓷产品研发设计能力,美化产品外观,提升产品功能性和便利性水平,重点发展卫生洁具、日用餐具、装饰陶瓷等产品;重点开发牛角、石雕、金银、玻璃、竹木材等多种材质工艺美术品工艺制造技术,发展代表民族文化、艺术水平、地区特色的折扇、木梳、珠宝、版画、古陶、碟画、剪纸等饰品和旅游纪念品。年产造纸及纸制品370万吨、鞋类1.5亿双,建成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造纸及纸制品、制鞋基地。“十二五”期间,累计投资700亿元,2015年实现工业产值1500亿元。
  9.纺织服装业。加强高性能、新型生物纤维、化纤纤维的开发应用,大力发展汽车内饰、建筑交通、医疗卫生、复合材料等领域使用的纺织品。加强纺织服装特色园区建设,引导产业集聚,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重点支持万州经开区、涪陵工业园区、合川工业园区等产业园区建设。“十二五”期间,累计投资250亿元,2015年实现工业产值500亿元。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