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的通知
(川办发[2011]96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四川省“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四川省“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根据《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未来5年我省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规划背景。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的热切愿望。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四川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既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又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
“十一五”时期,是四川文化发展史上极为特殊、极不平凡的 5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挑战,省委、省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四川文化改革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策部署,冲破传统体制束缚,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初步形成了体制机制创新、事业产业共荣、城市乡村联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兼顾的文化发展格局。5年来全省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文化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活力增强。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框架基本形成。文化企业集团实力不断壮大,集群发展的文化产业振兴格局初步显现。“物质家园”与“精神家园”重建同步推进,灾区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历史性跨越。“三基地一窗口”建设成效显著,抗震救灾精神大力弘扬。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深入拓展,四川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十二五”时期,是四川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持续推进“两个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四川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攻坚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改革发展,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文化建设在“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全社会文化自觉日益增强,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已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不断改善,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愿望和期待更加迫切。我省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富集,加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具备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成渝经济区建设、天府新区建设、灾区发展振兴和中央扶持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跨越发展,将为我省文化建设提供难得的有利条件。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文化体制改革还不深入、不全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不平衡,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还不强、贡献率还不高,展现四川特色和巴蜀气派的文化精品力作还不多、市场开发还不够。文化发展的总体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与建设文化强省的奋斗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顺应全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顺应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困难挑战,努力开创我省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二)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大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不断开创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为推进我省“两个加快”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为建设文化强省奠定坚实的基础。立足当前文化建设的良好基础,抓住未来 5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十二五”时期推动四川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省文化改革发展应坚持和遵循以下6条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顺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多样多变的客观现实,创作生产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神文化产品,努力实现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统一。
---坚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以政府为主导,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正确认识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经济属性,突出以文化育人的功能,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公益性文化事业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经营性文化产业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坚持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准确把握科学发展主题,着力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体制机制创新,破解文化发展难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挖掘利用独特的巴蜀文化资源,吸收借鉴外来有益文化,塑造四川特色文化品牌。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搭建对外文化传播平台,不断提升四川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