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天津市轻纺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4.优势企业品牌效应突出。

  初步形成了以一轻集团、二轻集团、环球磁卡集团、飞鸽集团、天纺控股集团等为代表的一批优势企业,创出了王朝、康师傅、天女油墨、蓝天六必治、海鸥、应大、抵羊等一批驰名品牌。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5件,占全市的41.7%;中国名牌产品11个,天津市著名商标94件,占全市总数的16%;天津市名牌产品80个,占全市的30%。海鸥手表、蓝天牙膏、郁美净护肤品、天女油墨、王朝葡萄酒、飞鸽和富士达自行车等20余种产品产销量位居全国前列。

  5.合资企业支撑作用显现。

  天津作为我国传统轻工业城市,产业基础雄厚,产业资源富集,形成了对外资轻纺企业的强大吸引力,呈现出轻纺工业对外开放发展的态势。目前,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合资企业175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7家,合资企业占全市轻纺工业销售收入比重超过70%。可口可乐、LG、京瓷、东洋油墨、富士能、华润等国际行业巨头纷纷落户,通过产业配套,加速了技术、管理、营销等要素向本地企业转移,带动了我市传统产业的优化提升。

  6.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十一五”时期,我市轻纺工业技术创新投入不断加大,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中粮集团与天津大学合作建成世界上单套规模最大的木薯燃料乙醇生产装置;纺织服装行业组建了纺织工程研究院,搭建起纺织前沿科技的研发平台;联合建设了阻燃实验室,成为国内最高水平的大型阻燃测试研发与检测机构;与国内十几所高等院校和科研系统形成了产学研战略联盟。创新成果产出进一步增加,纺织服装开发出航空阻燃、台球呢等产业用纺织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带动了全行业技术升级,“高精细数码提花面料的开发”等5个项目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二)存在的不足。

  尽管天津轻纺工业“十一五”时期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但同全国先进城市相比,同天津的城市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仍存在诸多不足。

  1.传统轻纺强市的优势地位出现弱化。

  作为我国轻纺工业发源地之一,天津轻纺工业在全国历来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自90年代中期以来,与珠三角、长三角等省市强势崛起相比,我市轻纺工业在发展增速、企业和品牌竞争力等方面相对滞后。2009年,天津轻工业产值位居全国第18位,较2004年下降8位,传统轻纺强市的优势地位逐步弱化。

  2.特色产业集群运行水平较低。

  近年来,我市轻纺工业虽已初步形成了一批特色明显的产业聚集区,但区内企业在产业内部分工、地区品牌营建、工艺协同创新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关联协作,企业同质化竞争现象普遍,各产业园区仍处于简单聚集的初级水平,尚未形成关联度高、集群效益好、产业链配套的产业集群。

  3.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覆盖不完全。

  我市轻纺企业分布广泛,产品门类众多,轻纺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全面监管存在较大困难,特别是对分布各区县家庭作坊式的散装食品、塑料制品、小家电、工艺美术品等企业,在卫生防疫、食品安全、市场准入等方面缺少必要的监管,易造成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破坏正常市场秩序。

  4.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活力不足。

  相对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民营中小企业在轻纺工业迅速崛起中发挥的作用,我市轻纺民营中小企业活力不足,普遍存在着发展方式较粗放、产品结构单一、自有品牌缺乏、同质竞争激烈、融资渠道不畅、技术改造滞后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轻纺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