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信息安全产业加快发展。
滨海高新区初步形成了以南大通用、天地伟业、国瑞数码、火星科技、火易科技、安华易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骨干企业为龙头的信息安全产业集群,在公共安全防范设备、智能分析视频监视系统、应急响应管理系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技术优势。信息网络防雷技术与产品居国内领先水平,高端产品占全国60%市场份额。保密机、加密机、三合一保密控制系统、ICP备案管理系统等加密设备在安全领域广泛应用。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灾备实验室、下一代移动通讯检测中心相继落户天津,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快速提升。
(四)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不断深入。
在物联网器件设计和制造、短距离无线通讯、网络构架、软件信息处理系统配套、系统设备制造、网络运营等主要环节已具备一定产业化能力。物联网应用加快推进,在节能降耗、公共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设施农业、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领域实施了一批示范工程项目。启动了RFID在物流、减排治污领域的应用试点,物联网技术在二代身份证、视频监控、货物通关、设施农业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正在加快推进,带动以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培育,并将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创造巨大市场空间。预计到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元。同时,物联网产业还将带动微电子技术、传感元器件、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天津物联网产业发展正处在快速起步阶段,面对全球物联网发展的历史机遇和国内外激烈的竞争态势,要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机遇,把大力培育和发展物联网产业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产业资源集聚,积极推广示范应用,构筑产业发展新优势。
二、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国家和市委市政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部署,坚持“两翼发展、创新引领、示范带动”的战略方针,着力打造云感知、云计算、云存储、云安全、云方案、云灾备“六云”产业,加快壮大产业规模,健全完善创新体系,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不断优化市场环境,积极推进物联网在政府、行业、公共领域的应用,将天津建设成为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发展和应用示范基地,实现“云”集滨海、智慧天津、物联全球。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
充分发挥政府在物联网产业发展初期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加大财税、金融、人才、土地等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研发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提升我市物联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