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举措:一是实施现代农业领军人物培养工程,每年选拔200名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省级实训基地和境外(国外)进行知识更新、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培训。二是实施农业产业带头人职业能力提升工程,每年选拔2000名农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业中小企业业主、现代农业经营业主、农家乐经营业主、农村种养业大户、农产品营销大户、农村科技示范户等农村产业带头人,加强创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三是深入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依托职业院校、现代远程教育、电大、农广校、农函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社区学院)、科研技术推广单位等各类培训机构,加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双证制”培训。四是抓好农村党员、农村青年、退伍军人和选聘到村任职大学生创业技能培训。五是完善现代农业科技人才和新农村建设人才选拔、培训和激励机制,加大城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优质资源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农村教师、卫生人才、科技人员的定向免费培训。六是继续实施百村引智示范项目和师资支持计划、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农村文化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农村社区管理服务人才建设工程、农村青年创业人才培养工程、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女能手培养工程。加强农村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工作。
(十三)支持欠发达地区人才开发“希望之光”计划。
目标任务:结合山海协作工程、欠发达地区奔小康工程,以欠发达地区人才需求为导向,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人才支持工程、智力服务工程、人才开发资助工程,加强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开发,深入推进干部挂职锻炼、人才培训工作,定期组织开展专家服务欠发达地区活动,省人才强省战略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人才开发的资助。
主要举措:一是大力培养欠发达地区各类人才,省直单位、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开展互派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实施欠发达地区基层干部培训计划。加大欠发达地区实用人才培养,开展双证制教育,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00万人次以上。组织“农村大学生”定向培养,每年招收一批省重点扶持欠发达乡镇农村青年进行高等学历和非学历教育。二是加强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人才的结对联系帮扶,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组织开展“百人千场”名师送教下乡活动,实施欠发达地区卫生技术人才支援计划,每年招募优秀应届高校毕业生到欠发达地区开展“三支一扶”、参与远程教育和青年中心建设与管理。深化校企合作工作,不断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智力支持,定期组织高层次人才、国外专家赴欠发达地区开展咨询服务活动、举办专题讲座,支持欠发达地区引进国外智力项目,支持欠发达地区人才赴国(境)外培训。建立一批高级专家联系服务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四是加大欠发达地区人才开发投入,省人才强省战略资金继续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欠发达地区引进、培养急需人才。
五、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一)青山湖科技城。根据“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浙江典范”的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引进,完成5平方公里的青山湖科技城核心区主体建设,积极引进一大批大院名所和大企业研发机构、集聚一批高层次特别是研发骨干人才,努力把科技城建设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创新要素最活跃的研发基地之一,成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科技资源集聚区、技术创新源头区、高新企业孵化区、低碳经济示范区。
(二)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中央企业集中建设人才基地)。采用“属地政府建设园区、企业投资建设平台、条块政策给支持”的模式,完成首期3平方公里园区建设。计划引进10名在业内有较大影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地位的科技领军人才,集聚100名左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的高端研发人才,1000名左右熟悉掌握研发技能的科研骨干,集聚一批创新团队,成为按全新机制运行的人才改革发展试验区和国内一流的人才创新基地。
(三)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引智园区。整合国家和省有关政策、项目、资金、服务等资源,引进200名有一定国际影响、在学科领域具有权威地位的国外专家,组织开展200个与海洋经济产业相关联的引智项目,努力将引智园区建设成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基地、中国海洋科技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心、中国海洋科技引智成果研发推广平台、国际海洋人才智力优质资源集聚高地和中国海洋引智创新综合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