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向
第一节 空间布局
按照现代农业建设要求,结合《绍兴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绍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绍兴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绍兴农业空间布局要坚持市场导向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相结合;坚持城乡统筹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坚持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特色主导产业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形成“一心、二层、三带、四区”的产业格局。
一心:
中心城市绿色空间。在绍兴中心城市区域,包括绍兴主城区和上虞、诸暨两个副城区。该区域重点发展城市农业,确保城市发展的绿色空间,加强城市农业绿化、美化和绿色通道建设。在越城、柯桥、袍江、滨海四大组团之间的近郊区,保有一定比例的江河、湖泊、湿地、林地等城市生态调节区,发展以生物技术、种子种苗、休闲观光为代表的“都市农业”。
二层:
按照绍兴农业地貌分布特征,以海拔250米为界线,把农业垂直空间布局划分为二个层次。一是海拔250米以下为农业开发层;二是海拔250米以上为农业生态保护层。
1.农业开发层。该区域是绍兴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区,可充分利用绍虞水网平原,滨海平原和曹娥江、浦阳江流域丘陵盆地,土地肥沃,耕地集中连片,水源丰富,灌溉条件好,气候温和,热量条件好和农业品种资源丰富等有利于农业优质高产的资源条件和水陆交通方便,城镇密集,市场经济繁荣的区位优势条件,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和加工农业,建设一批高效、优质、安全农产品基地,培育一批具有规模大、实力强的加工型、营销型龙头企业,创建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知名度的农业品牌。
2.农业生态保护层。该区域人类社会活动较弱,开发强度较小,但自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大,在维持绍兴生态支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要以生态保护为主线,切实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努力保护、恢复、修复当地生态环境能够支持的生态系统。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和标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建立珍稀动植物保护区、水资源保护区和生态公园,禁止污染型工矿企业发展,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三带:
绍兴农业主导产业空间布局,按照地形地貌、区域内现有农业生产特色和比较优势划分为以下三个农业产业带。
1.杭州湾南岸都市农业产业带。杭州湾南岸的绍虞水网平原和滨海平原,借助沪杭甬绍大都市和杭州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充分利用现代工业技术、市场信息等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休闲、文化娱乐型农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物流业,促进农业向二、三产业转化,实现农业与城市化、工业化的互动发展。
滨海平原以建设现代化蔬菜基地、畜禽基地、水产基地、水果基地为重点,配套建设农产品加工、物流和休闲观光产业,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其他水网平原要实施错位发展战略,重点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稳定粮食自给率;提升平原河网水产养殖业,拉长绍兴麻鸭产业链,创建有较高知名度的农业品牌,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把本区域建成绍兴开放型农业基地、农产品加工业基地和农产品物流中心。
2.曹娥江两岸特色农业产业带。曹娥江两岸已成为绍兴特色农业的最佳区域,要重点培育和发展粮食和茶叶、蔬菜、畜禽、水产、花卉、干鲜果等特色主导产业,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粮食和主导产业基地。
3.浦阳江两岸特色农业产业带。浦阳江两岸重点发展粮食和和茶叶、蔬菜、畜禽、水产(珍珠)、花卉、干鲜果等特色主导产业,重点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专用大米基地;建设一批现代化、产业化的优质生猪基地和珍珠产业基地。
四区:
根据绍兴“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类结构,广大丘陵山区是绍兴特色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双重区域。在现代农业建设中,要在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按照四个不同区域的特点,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进农业综合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
1.龙门山山地生态农业旅游区。该区域由西部龙门山丘陵低山地貌组成。区域内山丘连绵,峰峦叠翠,有五泄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斗岩、汤江岩风景区等,自然风光秀丽,险峰奇瀑怪石迷人,有利于旅游产业开发和特色农业发展。
本区域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建设为契机,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以休闲观光、避暑度假和文化娱乐为重点,深化旅游区开发和整体环境建设。充分利用当地特色农业资源,提升名优茶产业、山地蔬菜、高梁酒等特色产业。
2.会稽山山地经济特产区。本区域由会稽山低山丘陵地貌组成,主峰太白尖海拔1194.6米,为绍兴市的至高点。境内山势陡峭,丘陵起伏,垂直差异明显,生物资源丰富,既是绍兴主要农业经济特产区,又是全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
该区域现代农业建设,要结合生态保护,发展农、林、牧相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和特色农产品(茶叶、蔬菜、花卉、药材等)生产及农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3.新嵊玄武岩台地茶果特产区。新嵊玄武岩台地,集中分布在新嵊盆地和三界--章镇盆地周围一带,按海拔高程可分为高、中、低三级台地,总面积占全省玄武岩台地总面积60%以上,土壤为玄武岩风化发育的红粘土和棕泥土,土层深厚,是绍兴茶叶、高山蔬菜、花卉、小京生花生和中药材等名优特产的盛产区。
该区域在加强环境保护、防止水土流失的同时,建设一批茶叶、蔬菜、花卉、小京生和中药材基地,发展设施栽培,推进设施化、良种化、标准化生产,提升产业化水平。
4.天台--四明山山地生态保护区。本区域由天台山--四明山低山丘陵地貌组成,处在曹娥江水系上游,区域生态功能和生态屏障作用十分突出。该区域以修复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线,因地制宜发展竹木、茶叶、蔬菜、花卉、干鲜果、中药材产业。同时,重视农产品加工和市场开发。充分发挥本区域丰富的自然景观,大力挖掘浓厚的山水文化、竹文化、茶文化等农业文化底蕴,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第二节 发展方向
一、科技农业
坚持以市场产导向,围绕保供给、优结构、提品质,以茶叶、蔬菜、水产、畜禽、花卉、干鲜果等主导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良种普及、良法应用、良器装备的科技农业,建成一批比较稳定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争创一批具有绍兴特色的全国知名品牌,特色主导产业的竞争力得到全面增强。到2015年,主导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85%以上,建成一批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茶叶、珍珠、绍鸭、长毛兔、香榧、小京生花生、木兰、兰花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全省重要的优质稻米、中华鳖、南美白对虾、优质猪、笋竹、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尿综合利用率达97%,农产品无公害达标率100%,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76%以上。引进国际先进农业技术 50项以上,农业高科技人才100人以上。
二、加工农业
依托特色产业,积极发展和提升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深化强龙兴农工程,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加快企业科技创新,到2015年,力争全市规模化农产品加工企业1400家以上,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0家以上,省级达到40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装备、新产品开发能力显著提高,主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达到发达国家的同期水平,珠茶、珍珠和蔬菜等特色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农产品的加工率由目前的60%提高到65%以上,逐步实现由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工艺向现代先进技术转变,基本实现农产品原料基地规模化、加工产品优质化、产加销经营一体化。
三、城市农业
坚持生产、生活、生态、生物并举,大力发展以农业高科技为主导的种子种苗产业和集生产、休闲、观光一体的农业园区和农庄经济,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功能区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销售市场,加快构建设施先进、生态高效、功能多元的城市农业产业体系。到2015年,全市基本建成以“城市绿心”为中心,集经济、生态、文化功能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种子种苗产业带、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带、优质稻米产业带和城郊型蔬菜产业带。
四、休闲农业
以风情民俗和农业园区、设施为依托、充分利用绍兴“江南水乡”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做深做透山水田园风光的文章,充分发挥农业的观赏、休闲、文化和教育等功能,把农业生态功能的开发与绍兴大城市建设、中心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以及旅游文化的开发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做大做强休闲观光农业等旅游新品牌,培育一批绿色休闲主体,创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示范企业、示范项目,提升生态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到2015年,全市形成150家集休闲、娱乐和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农业园区。
五、开放农业
按照“有限区域,无限发展”的思路,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深化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外建基地,外拓市场,外引资源,全力提升跨区域产业化经营效益和水平。到2015年,争取全市外拓基地面积达到900万亩左右,外拓农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农产品出口率达45%左右,农产品自营出口额年均增长10%左右,农产品市场供给充沛。全市农业利用外资总额争取达到15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达到9亿美元。
第三章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第一节 粮食生产功能区
一、目标任务
到2018年,全市建成1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其中到2015年建成7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年复种指数200%以上,至少种植一季粮食作物,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成为旱涝保收的稳产区、高产高效模式的示范区、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区、规模经营的先导区、解决季节性抛荒的带动区和统一服务的先行区。
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计划表
项 目
| 2015年前建设面积(万亩)
| 2018年前建设面积(万亩)
| 到2020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亿斤)
|
绍兴市
| 70
| 100
| 0.53
|
绍兴市区
| 3
| 4
| 0.02
|
其中:越城区
| 1.8
| 2.4
| 0.01
|
袍江新区
| 0.6
| 0.8
| 0.005
|
镜湖新区
| 0.6
| 0.8
| 0.005
|
诸暨市
| 22
| 32
| 0.18
|
上虞市
| 14.5
| 21
| 0.13
|
嵊州市
| 12.5
| 18
| 0.08
|
绍兴县
| 13.5
| 19
| 0.09
|
新昌县
| 4.5
| 6
| 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