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预防,创新科技。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夯实筑牢安全生产基础防线,从源头上防范和遏制事故,牢牢掌握安全生产主动权,围绕安全生产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攻关,力求突破瓶颈,切实提高安全科技自主创新和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
创新体制,社会共建。以有利于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为出发点,积极探索综合监管与行业管理、科技支撑与经济制约、日常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的法治化、市场化安全生产体制,建立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社会监督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形成全社会“事事重安全、人人要安全”的良好文化氛围。
(三)发展目标。到 2015年,政府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应急救援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切实增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方式由事后查处向事前防范转变,由传统经验型向现代科学管理型转变,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作用成效明显;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普遍提高,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劳动者遵章守纪,安全生产自我保护能力得到提升;社会化安全制约机制初步形成,全社会安全生产环境进一步改善。全省生产安全事故总量稳定下降,重特大事故基本得到遏制,职业危害得到有效防治,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40% 以上,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0% 以上,安全生产总体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专栏2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以2010年为基数)
相对指标
1.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40% 以上;
2.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0% 以上;
3.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28% 以上;
4.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32% 以上;
5.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下降35% 以上;
6.火灾十万人口死亡率控制在0.17以内;
7.铁路交通10亿吨公里死亡率下降25% 以上;
8.民航运输亿客公里死亡率控制在0.009以内;
9.职业危害申报率80% 以上。
绝对指标
1.各类事故死亡总人数下降10% 以上;
2.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2.5% 以上;
3.较大事故起数下降15% 以上;
4.重大事故起数下降15% 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能力。
1.着力遏制煤矿和道路交通领域重特大事故。
煤矿:深化瓦斯综合治理,强力推进瓦斯先抽后采、抽采达标和区域性防突,推动煤矿瓦斯治理体系建设,实施瓦斯数字化监测监控系统改造升级,有效遏制煤矿瓦斯重特大事故。深化水害综合治理,按照“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全面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全面加强矿井地质勘察工作,完善煤矿地质勘探报告审查制度,提高地质勘探精度和安全基础参数的准确性、可靠性,重点对老窑水、采空区水、资源整合矿井实施水文地质调查和补充勘探,查清影响安全开采的水害地质因素,到 2012年底,全省所有煤矿要建立矿井地质图纸电子档案,切实做到图纸与井下实际情况动态相符。加强新(改、扩)建矿井的安全监管,落实矿井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等相关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执行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强化生产过程管理的领导责任。提高矿用产品、设备安全性能。积极支持煤炭行业产业升级、安全科技创新和安全改造,大力推进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到2015年底,大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5% 以上,小型煤矿采煤机械化和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55% 和 80% 以上。积极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煤矿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和整顿关闭工作,严格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规定的落后产能,全面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在30万吨/年以下的小型煤矿,必须全面达到《四川省小煤矿安全生产基本要求》规定。
专栏3 防范煤矿事故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
瓦斯治理重点地区:宜宾市、泸州市、广安市。
水害治理重点地区:宜宾市、广安市、达州市、乐山市、泸州市、内江市。重特大事故控制地区:宜宾市、泸州市、广安市。
重点项目:煤矿安全避险系统建设;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治理;水害严重矿井水害防治;救援体系建设;小煤矿机械化改造;煤矿重大灾害防治科技攻关;安全高效矿井建设。 道路交通:深入开展创建“平安畅通县市”活动。继续实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完善道路标志标线、防撞护栏护墩等安全设施。“十二五”时期,加大全省公路安全隐患路段波形护栏或带钢筋的防撞墙建设力度,实现全省旅游景区的安全隐患路段全部安装安全防护设施,全省县级以上公路安全隐患路段完成波形护栏或带钢筋的防撞墙建设。建立新(改、扩)建公路和城市道路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加强对桥梁、隧道等重点区域的安全监管。加大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改善农村公路安全通行条件,制定新建农村道路与安全防护设施同时建设的制度和标准,加强农村客运市场监管,探索推进城乡道路安全监管一体化。建立客车、货车及特种作业车辆驾驶员安全准入制度。全力遏制营运车辆重特大事故高发态势。积极开展“零伤亡”平安运输企业创建活动,全面实现车辆运行信息动态监管。加强对交通流量大、事故多发、违法频率高等重要路段的路网运行监测与交通执法监控系统建设。扩充和完善国家高速公路、重要干线公路网、重点客货运输站场日常监控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客运(换乘)枢纽、公共汽车、轨道交通日常运行状态和突发事件监测监控系统建设,提高公路交通状态监控覆盖率。到2012年,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等道路运输专用车辆,旅游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校车全部安装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并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GPS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