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陵水黎族自治县农民增收计划
一、主要目标
2011年全县农业增加值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45元,比上年增长631元,同比增长15%。其中,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预期分别达到1140元、3134元、282元、289元,同比分别增长21.4% 、11.6%、31.2%、14.7%,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新的突破。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
1.加快建设冬季瓜菜生产。进一步扩大冬季瓜菜种植面积,计划种植15万亩,总产量达25万吨以上、同比增长7%。重点建设文建洋、新坡洋、万安洋、中央洋、老党洋、大潜洋等6个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主要种植西瓜、哈密瓜、苦瓜、豆角、圣女果、茄子等品种。加强瓜菜良种良苗的引进、培育和推广,力争每年冬季瓜菜育苗点均达100个以上。
2.抓好热带水果和热作生产。提高热带水果标准化管理水平,创建有机荔枝、有机木瓜2个热带水果基地。引进、推广热带水果优良品种,力争芒果种植面积达到38991亩、荔枝24908亩、龙眼1968亩、香蕉12091亩。扩大完善热带水果质量追溯网。加快天然橡胶基地建设,加强技术培训、推广、天然橡胶良种补贴和胶园管理,推广林下套种套养模式,提高橡胶单产和胶园综合生产效益,计划新种植橡胶4000亩。
3.加快发展畜牧业。逐步实施“万头十户、千头百户、百头千户”养猪工程,并按照小区带农户、种苗扶农户、家禽进农户、政府保投入模式,加强畜禽良种引进和品种改良工作。重点是推广野山猪(农猪)混养示范,引进日本和牛品种。计划生猪、禽类出栏量分别为19万头、115万只,同比分别增长9.2%、3.6%。肉类总产量18670吨,同比增长14.5%;牧业产值33462万元,增长3.5%。继续抓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力争免疫率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70%以上。
4.加快发展渔业。继续抓好造大船、闯深海新建造百吨渔船的跟踪服务工作,力争完成新造百吨铁船10艘。开辟和扩大南海渔场新的捕捞区域,发展近海养殖,计划水产品总量为9.7万吨,同比增长6%。抓好新建100口深海网箱养殖,推广淡水养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增加罗非鱼新养殖面积2000亩以上,增加贝类直播养殖。
5.加快建设南繁育制种基地。进一步扩大南繁育制种面积,计划南繁育制种面积达2.2万亩,其中两系繁植8200亩,制种面积6100亩,科研面积7700亩。尽心尽责为南繁育种单位提供各种优质服务和优良的生产、生活条件。
6.加快发展有机农业。逐步实施“农业结构调整373工程”(3万亩设施农业,7万亩有机绿色,3万亩橡胶),积极发展有机农业,重点种植番薯、水稻、木瓜、哈密瓜、西瓜、红灯笼辣椒等优势品种,全年新增有机农业认证品牌2个、有机农业面积4000亩,总面积达8800亩。
(二)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7. 大力发展农村加工业。在瓜果菜主产区乡镇建设集冷藏保鲜加工、物流、质量检测于一体的上规模冷藏保鲜加工企业,突出冷库的果蔬清洗、分级、灭菌、包装、加工配送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及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做好果蔬产后商品化处理,提升冷库使用效率。
8.强化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先进技术的到户率,提高农民的农业技术知识,举办多形式农技培训班,开展技术进乡村活动,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技人员培训,今年计划培训2.8万人次。
(三)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9.用好十大惠农政策。用好新农保、新农合、农村计划生育和农村育龄妇女主要优惠政策、农村义务教育政策、小额贷款、种植业补贴、农民培训补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沼气池建设项目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继续推行农民小额贷款贴息政策,扩大农村小额信贷扶持面,为农民扩大生产提供贷款融资平台。完善农民权益保障制度,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创业,对自主创业的农民工给予小额贷款等方面的扶持。
(四)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10.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覆盖耕地、林地等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流动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