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2011年海口市三亚市及东部市县农民增收计划的通知


  10.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加强农业技术与产业工人队伍培育,创办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利用示范培训基地、田间课堂等培训方式方法,重点培养一批新型基层技术后备人才,致富带头人。计划培训农民2.5万人次,其中阳光工程培训1.35万人次;预计累计打工创收1.4亿元,增加工资性收入。

  (三)落实惠农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11.全面落实农机、良种、渔船油补、农资综合直补等各项惠农补贴,及时足额兑现,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计划落实农资综合直补、粮食直补3898多万元,良种补贴生猪精液9万头份以上。扩大农村资金互助社示范规模和农村小额贷款规模,继续加大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系统(EPOS)布发力度。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增加农民小额贷款贴息专项资金,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12.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和流转,完成4个镇的农村承包土地流转试点工作。健全覆盖耕地、林地等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继续完善18万亩规划外林地的确权发证工作,全面巩固林改成果。引导农户通过流转市场整合农村土地,实施30万亩土地整理,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增加租金收入。广辟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继续抓好扶贫和老区开发工作,力争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

  三、主要措施

  13.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修编完善《海口市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完成《南渡江调水工程规划报告》、《南渡江调水工程项目建设书》。继续推进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在南渡江洪泛区、羊山内涝区和水库泄洪区建设25栋防洪楼主体工程,加快推进荣山河、五源河综合治理工程和84座小(Ⅰ)、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今年完成7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以羊山地区农业用水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大打井治坡力度,建设10宗水井及供水配套工程。

  14.提高现代农业物质装备能力。加强田头预冷库建设。加强田头预冷库建设,采取补贴方式建成农产品冷藏保鲜库3个,并完善初加工设备和收购大棚等相关配套设施,促进农产品“出岛出口”,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加强渔港建设,加快市国家一级渔港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年内动工建设。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终端装配和CDMA渔业救助系统建设工作。突出抓好防汛防旱防台风工作。

  15.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确保海南中商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成投入使用,加快国家级水产品交易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加强供销经营网络改造,建立多元化流通服务队伍。制定实施《海口市农业品牌建设扶持奖励办法》,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创建和推介4个农产品品牌。组织省外市场考察,组织好冬交会,寻找和落实农产品订单,完善市场信息服务,举办冬交会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促销活动,落实“绿色通道”政策,确保农产品销路通畅。

  16.提高科技推广和动植物疫病防控能力。实施良种良苗工程,提高水肥一体化喷滴灌设施、测土配方施肥和生物肥等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创办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加快推进瓜菜良种良苗体系建设,使冬季瓜菜良种良苗覆盖率达到95%以上。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实行强制免疫,建立完善防疫档案,推进生物安全处理体系建设,对规模养殖场开展规范防疫示范点建设,对养殖基地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确保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认真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控工作,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统防统治。

  17.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体系。启动市农产品检测中心项目建设,解决项目用地,建设30个村级检测点、1个田头检测服务站和2个万吨级收购点检测站。健全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质量检测和质量安全准入、准出及追溯机制,初步形成镇、村、生产基地和农产品收购点等源头监管、检测体系,实现生产基地蔬菜产品全年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提高市场竞争力。

  18.大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业龙头企业的动态管理,申报龙头企业2家。引导、扶持、培育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规范化、产业化经营示范社创建,使全市示范社总数达到22家,带动1000户农户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011年三亚市农民增收计划

  一、主要目标

  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477元,较上年增长975元,同比增长15%。其中,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分别为973元、5481元、413元、610元,同比分别增长12%、 16%、15%、14%。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