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兴市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6%,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4%左右。
  --R﹠D人员4万人年以上,其中企业R﹠D人员3.6万人年以上。
  --发明专利授权量“十二五”时期累计达到1100件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达到2200亿元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0%以上。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
  三、重点领域、重大科技专项与成果转化工程
  (一)六大重点领域
  立足我市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传统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社会发展和公共安全、加强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六大科技发展重点领域。
  1.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通过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为导向,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物联网、核电关联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同时,通过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区)和特色产业基地以及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壮大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传统优势主导产业领域
  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主导产业,加快运用信息化技术等先进技术和标准,加大对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皮革、化纤、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攻克并推广一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大幅度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鼓励和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瞄准世界一流水平,实施技术赶超计划,全面提高传统制造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3.现代服务业领域
  在金融、现代物流、网络教育、传媒、医疗、文化旅游、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等领域,实现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相结合,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创建高水平的服务平台。鼓励和扶持科技服务机构发展,开展新技术推广应用试点、示范,创建高水平公共服务平台,为构建一批高端服务业发展聚集区提供科技支撑。
  4.现代农业领域
  围绕“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增产增收”和现代农业的要求,以发展生态高效都市型农业、生态循环农业为重点,以培育先进适用农作物新品种为抓手,以农产品、水产品生产和开发为主线,强化核心技术,集成关键和配套技术,延伸农业产业链,壮大现代农业发展的产业基础。
  5. 社会发展和公共安全领域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人居环境、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保障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要求,同时满足群众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公共安全方面的要求,加强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开发先进、适用的技术和产品。
  6.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领域
  围绕生态市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着力攻克环境污染整治以及节水、节能、节材、节地和资源再生利用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
  (二)八大重大科技专项
  围绕我市培育发展的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保障改善民生,加强主动设计,组织联合攻关,实施八大重大科技专项,集中资源着力突破一批共性、核心和关键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实现科技重点跨越,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1.新能源技术与能源高效利用技术专项
  重点研发太阳能高效利用技术,生物质能利用技术。重点突破光伏硅晶片材料生产技术,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技术,加快研发新一代硅基薄膜光伏电池和铜铟镓硒(CIGS)薄膜光伏电池。加快生物质能直燃和掺烧发电、气化发电系统设备及其关键部件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强热能、电能高效利用及节能建筑等技术、装备和材料的研发。加快LED技术与产品研发,重点突破高亮度外延片制造水平、制造能力,力争将LED发光效率提高到150~180流明/瓦。研发新能源汽车配套零部件制造和检测技术,重点突破高效动力电池、电机、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
  2.新材料技术专项
  重点突破化工新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玻璃纤维及其制品、半导体新材料、生物医用新材料和纳米材料等。开发高性能、低成本光电转换材料和燃料电池配套材料及其规模化生产技术等。加强高性能产业用纤维、差别化纤维等纺织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加强高性能高附加值钢材新品种(如汽车板、家电板、石油管线钢、耐候钢等)冶炼工艺技术研发。加强高性能低稀土含量永磁和软磁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推进磁性材料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延伸磁性材料产业链。加快新材料技术在纺织服装、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中的运用。加快推进纳米技术在光电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功能薄膜、新型建材等方面的推广应用。
  3. 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技术专项
  加强节水、节材等技术、装备和材料的研发。重点研究生活垃圾、产业废弃物等低品位燃料的高效能源化技术及其应用。加强水体和大气污染防治、固废物处置、生态保护修复、资源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加强工业有机废水处理和高浓度难降解精细化工废水排放量控制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大幅减低工业生产COD排放量。加强生产生活废物综合利用等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脱硫脱硝等环境治理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及应用。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要求,重点研究和推广农田土壤污染综合治理技术、农业农村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循环利用、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
  4. 生物与医疗器械技术专项
  重点研究开发基因工程疫苗、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微生态制剂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和特效化学原料药物及其最终产品、海洋生物制品及其检测仪器设备。开发中药材提取、配伍和加工技术;发展生命科学与信息、材料、精密机械等医疗器械;开发快速止血材料、医用自降解材料等。
  5.物联网为核心的电子信息技术专项
  重点加强网络传输与协同处理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主要包括短距离无线通信核心技术及模块化产品的开发。扶持监测元器件、传感元器件、网络设备、云计算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开展公共安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环保监测、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开发应用和示范工程建设。结合国家卫星定位导航发展战略,加快研发卫星定位导航的关键器件、模块和智能终端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重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通信芯片设计、USSN(Ultra Scale Sensor Networks)技术、UTK(Unique Tick)技术、高速数据传输技术、无线信号空间模拟技术等。鼓励牵头或参与国内外行业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
  6.核电关联产业技术专项
  重点加强研发电力电气成套设备及各类开关柜等核电电气配套设备。加强与国内核电研究院所合作,提升企业在核电精密配件、润滑油系统设备、核电非标产品的研发制造。围绕核电站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加大研发,提升向百万千瓦核电项目供货的能力。研发制造核级应用照明、核级应用合金钻、核级泵阀设备等核电配套产品。积极开展核辐照食品加工、消毒灭菌、无损探伤、物件在线检测、医学诊断及治疗、植物育种、核材料研究等核技术应用领域的研发。
  7.优质高效农业新品种选育及其配套技术专项
  重点加强利用分子标记技术与杂交育种技术相结合的优质高产高品位水稻新品种选育,开展应用传统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的农业新品种培育、良种繁育和集约化、标准化高效配套生产技术研究。加强工程农业与数字农业技术研究,积极推进设施化高效农业种养殖技术及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技术。研究数字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构建数字农业技术平台,建立数字农业示范基地,通过信息化带动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
  8.公共卫生与健康保障技术专项
  重点加强对重大传染病、多发病和老年病的预防、早期诊治和康复技术、重大疫情监测、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大力推进建立食品安全中跨部门关键污染物监测点与网络、预警和食品污染应急处理技术体系、主要食品化学污染物检测基本数据库等,开展食品和生物污染的监测预警、检验鉴定、防治疫苗与药物、污染消除、应急处置等技术和装备研发。加强对食品中农药与兽(渔)药残留、食品添加剂与饲料添加剂、环境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生物毒素、违禁化学品、食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病原体的监测、监控、溯源关键技术与仪器设备研究与开发,开展对心脑血管、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筛检、干预和防治关键技术的研究。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