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兴市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兴市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嘉政发〔2011〕4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嘉兴市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六届市政府第6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嘉兴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七月八日

  嘉兴市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创新引领”战略,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嘉兴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加快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和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根据《浙江省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现实基础与发展背景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科技进步成效显著。
  1.科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嘉兴市及所辖五县(市)已连续五轮全部通过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县行列,连续五轮实现全国科技创先“满堂红”。初步形成了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以及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四城联创”大好局面。
  2.产学研合作成绩斐然。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一批大院名校落户嘉兴,汇聚了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创新团队。至2010年底,全市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各类科技创新载体116家,2000多家企业与国内外300多家高校科研机构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建立了不同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3.创新平台建设初具规模。市本级形成以嘉兴科技城、国际商务区、浙江科技孵化城(嘉兴)、嘉兴高新区二城二区为核心的一条横贯东西的科技创新创业带,科技创新集聚区初具规模。科技孵化平台、区域创新平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公共科技条件平台、企业技术创新平台等创新平台体系基本形成。
  4.创业创新环境持续优化。我市先后出台了完善创新创业、促进科技进步的多个配套政策文件,形成了涵盖科技工作各方面、多领域、较全面的政策体系。科技投入不断增加。各级财政逐年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财政科技投入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提高。2010年全市研发(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2.1%,比2005年增长72%,年均增速超过11.4%。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十一五”期间发明专利授权总量达583件,是“十五”期间的9.3倍。
  5.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良好。以电子信息、光机电、新材料、新能源及高效节能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大幅增长。全市共有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232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省级创新试点示范企业2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7家。依托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成立的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为省内首家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6.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进步明显。科技特派员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嘉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辐射功能和示范效应不断增强。育成水稻、蔬菜等新品种54个,奥运蔬菜引进推广成效显著。环保科技取得重大突破,科普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医疗卫生科技快步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市科技事业快速发展,但应看到,科技发展仍相对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创新型城市发展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科技投入总量不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开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高,科技成果总量相对较少、水平相对较低,发明专利授权量在全省排名靠后,高新技术产业整体规模偏小,尚未形成区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势集群,创新型企业不多,创新型人才缺乏。
  (二)机遇与挑战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我市“创新引领”战略的实施为科技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十二五”时期,国家将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建设创新型城市。长三角区域定位为创新型区域,必将对长三角核心区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深入,特别是沪杭高铁、上海虹桥枢纽等区域设施的完善,嘉兴的区位、发展空间、商务成本、人居优势将进一步凸现,为集聚科技要素、推动科技进步带来了新的机遇。我市“创新引领”战略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必将增强嘉兴科技发展动力,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
  经济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对我市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市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已接近10000美元,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和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的重要阶段。企业创新需求强烈,农业、工业和社会等领域对科技的需求增加,资本、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递减,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不断加大,人才制约越来越突出,国际竞争压力和贸易壁垒、技术垄断也不断增加,这些问题和矛盾极大地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破解上述难题的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跨越发展。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全面实施“创新引领”战略,围绕科学发展、自主创新和富民强市这个主题,以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为目标,以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创新团队和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着力推进创新成果转化,着力集聚创新资源,着力提高科技综合实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为打造长三角创新型经济强市、江南水乡生态型文化大市、杭州湾宜居型滨海新市和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在科技工作中必须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导向,需求牵引。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我市科技工作的核心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各类要素的创新活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创新要素紧密结合。坚持把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把企业的技术需求作为科技工作的重点环节。
  2.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科技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意识,激发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配置公共资源,进一步推动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
  3.坚持人才为本,高端引领。深入贯彻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型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引领作用。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建设为重点,统筹各类创业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把嘉兴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人才集聚高地、创业创新基地。
  4.坚持城乡统筹,市县联动。统筹城乡科技资源,在构建创新平台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新市镇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工业、农业和农村科技协调发展。进一步探索科技工作市县联动机制,促进中心城区的科技成果在全市范围内加速转化。充分发挥我市特色产业基地优势,进一步打造各具特色的科技功能区。
  5.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对科技工作的重大战略需求,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安排若干重大科技专项,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创新成果,实现技术发展的重点跨越。同时,充分重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充分重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充分重视资源、环境、健康、安全等领域的科技进步,促进全市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我市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重点,进一步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建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突破和掌握一批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核心关键技术,孵化和转化一批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创新人才队伍,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全民科技素养明显提高。到2015年,实现科研经费投入、研发人员总量、发明专利授权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等主要指标比2010年倍增,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科技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