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10:国家质检中心建设布局
国家食品添加剂质检中心(成都)
国家茧丝绸产品质检中心(成都)
国家电线电缆质检中心(成都)
国家电子信息及物联网应用产品质检中心(成都)
国家重大装备及零配件质检中心(德阳)
国家泡菜检测中心(眉山)
国家电器安全质检中心(绵阳)
国家硅产品质检中心(乐山)
国家新材料质检中心(自贡)
国家电站锅炉质检中心(自贡)
国家茶叶产品质检中心(雅安)
国家酒类及原辅料质检中心(宜宾)
国家天然气化工产品质检中心(达州、泸州、成都)
(三)食品药品检测体系建设工程。以全面提升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为核心,建立健全以省级检验机构为龙头,市级(区域)和县级检验机构为骨干,企业检验机构为基础,社会检验检测机构为补充,层级分明、重点突出、全面覆盖、保障有力的食品(农产品、保健品)、药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所有食品、药品生产企业都按规定建设检测实验室,并配备专业的实验人员,推进大型食品药品企业检验检测机构充分发挥检验把关、风险预警和科研创新作用。推进省食品药品安全监测及评审认证中心、省药物滥用监测中心、省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检测中心、省保健食品化妆品评审认证中心建设,完成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常规产品检验能力升级。
专栏11:全省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重点
省级食品质检机构建设:由农业、质监、药监、卫生、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牵头建设,分别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保健品及化妆品、进出口食品领域发挥科研带动和课题攻坚作用。
区域性食品质检机构建设:按照地方政府对食品质量安全负总责的要求,由市州政府在原有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机构基础上,整合本区域食品检测资源,各建1个区域性食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大幅增加检测装备投入,提高检测能力,拓宽检测领域,增加检测项目,发挥安全检测、风险分析与预警和快速应对突发事件的作用。
县级食品检验机构能力建设:推进全省食品生产大县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建设,重点防控普遍性、区域性的食品质量安全隐患。
(四)工程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工程。以围绕中心、服务经济、促进发展、开拓创新为原则,建立健全建设、交通、水利等行业工程质量检测体系,确保工程质量检测体系布局合理、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公正高效和科学准确。建立各行业的省级检测中心或省级重点实验室,推进工程实体检测制度。通过资源、品牌、技术、人才合作,培育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等20家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进一步加大对既有建筑可靠性检测鉴定的技术研究,为确保既有建筑安全使用提供技术支撑。
(五)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工程。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确定环境监测点位的布设数量、位置、功能,优化调整省控环境监测网络布局,增加环境监测点位的覆盖面,设立环境质量评价、考核、预警点位。加快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全省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80% ;省、市、县三级环境监测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分别达到100% 、80% 、60% ;省、市、县三级环境信息机构规范化建设达标率分别达到100% 、80% 、50% ,实现县级站能监测、市级站能应急、省站能预警的目标。把省环境监测站建成为引领全省环境监测技术,研究和解决新型环境问题的“技术龙头”,成为全省环境监测的技术中心、网络中心、数据中心、质控中心和培训中心。推进能源计量技术保障体系建设,建成国家级能源计量中心 1个,能效检测中心 1个、省特种设备能效测试中心1个;建立国际互认的计量检测校准实验室5个,新建达州、泸州 2个省级城市能源计量中心,着力推进自贡、攀枝花、乐山、德阳、眉山、绵阳6个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建设。
(六)质量信息化工程。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建立覆盖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公众的质量公共服务监管信息平台。
专栏12:质量信息化建设重点
质量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质量监管基础网络,把质量信息共享查询纳入到四川无线城市网络建设,提高质量信息的应用水平和受益面。
质量信用信息综合数据库:建立跨部门的质量信用信息资源联合目录,整合生产、销售、流通、消费等各领域的质量信用数据,搭建公益性元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覆盖全面的公共检测资源数据库,实现检验检测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宏观质量决策支持数据库:充分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联机分析等决策支持技术,基于质量数据、企业质量信用、质量安全数据等业务数据建立分析和评估模型,建设决策支持系统,辅助领导决策。
质量溯源体系:建设覆盖产(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监管者、消费者的全员参与系统,保证产(商)品质量信息的可追溯,实现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和缺陷产(商)品快速召回。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应急处置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覆盖全省、互连互通、整体联动的产(商)品、药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和应急指挥系统,增强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标准信息平台:整合全省标准信息资源,建立四川标准馆,构建覆盖全省、辐射西部的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和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出口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与省WTO/TBT中心互联互通的应对体系。
(七)检测装备能力建设工程。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和保障民
生,加强四个层次(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六大系统(计量检测、重点产业产品质量检测、食品药品农产品质量检测、医疗卫生检疫、特种设备安全检测和棉花纤维公检)的检测装备能力建设,提升质量检测把关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