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强海洋科普教育
充分利用、发掘我省海洋文化的丰富资源,组织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省海洋学会、省水产学会等省内涉海机构编写《福建省海洋科普丛书》等一系列涉海科普著作,开展海洋知识的普及教育,切实增强全社会的海洋意识。推进海洋文化进校园,发挥厦门大学海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平台的优势,同时在有条件的高校和中小学开设海洋类专业选修课、科普论坛和讲座等,把海洋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体系,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宣传力度。举办“海洋周”等大型公益活动,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建设海洋强省的良好氛围。
三、加快海洋人才培养培训的主要政策措施
根据我省发展壮大以港口群为依托的现代临港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提升海洋传统优势产业需要,着力建设好一批重点学科专业、抓好一批人才培养改革项目、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学科创新团队和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努力提高海洋教育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重点建设好一批学科专业。依托“985工程”和“211工程”,加强厦门大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有关涉海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积极支持厦门大学发挥优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加快发展海洋工程、海洋信息、海洋资源、海洋管理、海洋战略、海洋经济、海洋人文、海洋法学等相关涉海学科专业,丰富我省海洋学科体系,使海洋交叉学科成为提升我省产业层次的重要支撑,成为高校学科专业新的生长点;支持集美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建设好轮机工程、水产养殖、渔业资源、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与储藏工程、水生生物学、海岸带森林与环境等省级重点学科,争取部分学科和一些领域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支持福建中医药大学培育海洋药物新兴学科。支持集美大学、平潭海洋大学、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和其它相关高校加强涉海专业建设,重点建设好一批海洋科学、轮机工程、航海技术、水产养殖学、海洋药学等本科特色专业和水产养殖技术、轮机工程技术等省级高职精品专业。支持有条件高校设置一批目前在海洋环境监测与预报、海上执法、海洋维权等人才紧缺领域专业和尚属空白的海洋管理、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船舶电子电气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港口海岸及工程、水资源与海洋工程、海事管理、救助与打捞工程等本科专业及水生动植物保护、海洋捕捞技术、渔业综合技术、船舶工程技术、航道工程技术等高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