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提升绿色制造水平
1.实施重点耗能企业能效提升工程。推动重点耗能企业建立健全节能管理体系,强化能源计量、统计工作,建立能源利用状况分析、评价和报告制度。扩大“能效之星”试点范围,组织开展能效水平对标达标活动,落实节能措施,促进重点耗能企业能效整体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2.推动节能技术改造。突出冶金、化工、建材、纺织、电力等主要耗能行业,大力组织实施锅炉(窑炉)、电机系统、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改造,力争节能1200万吨标准煤。继续组织能效电厂建设,五年建成100万千瓦能效电厂。
3.促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推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和产业生态链接技术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以化工、酿造、造纸、电镀、纺织、印染、建材、钢铁等行业为重点,培育创建一批清洁生产企业,建设一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
4.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以冶金、建材、轻工、纺织、化工等行业为重点,依法关停淘汰能耗高、污染重、安全隐患多的落后产能。结合我省实际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求,提高淘汰标准,主动和提前淘汰相对落后产能及低端产品制造能力。
(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1.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引导各类企业进一步建立健全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优化企业股权结构,促进投资主体及股权设置的多元化。全省重点企业全面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扩大直接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在境内外上市。
2.培育管理创新示范企业。树立一批管理创新标杆企业,造就一批善于管理的优秀企业家,大力推广企业现代管理创新成果。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实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支持企业开展管理认证、职业经理人任职资格培训,培养职业经理人1万名。
3.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完善现代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建设80家重点物流基地(园区)和一批重点物流企业。引导企业重视设计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培育100家业务规模大、设计能力强的工业设计示范企业,建成30家辐射力强、服务体系完善的工业设计示范园区。充分发挥信息服务、金融及融资担保、科技与咨询服务、节能服务、现代会展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
4.促进商业模式创新。以价值创造为追求、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企业联盟为载体、以应变速度为关键、以信息网络为支撑,推动企业对经营各环节进行细化和重构,大力发展新型连锁经营、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租赁、网络营销等新型商业模式。引导企业依托网络平台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新的营销盈利模式。在不同行业培育30家商业模式创新示范企业。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