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实施重点技术改造工程。围绕产业链延伸、高端制造、两化融合、节能减排、沿海开发、产业转移等重点,每年实施“百项千亿”重点技术改造工程,通过高起点、持续的技术改造,不断提升企业技术装备和工艺质量整体水平。
(五)拓展新品名品市场
1.引导企业拓展市场。举办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每年组织名牌产品、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新产品参加国内外品牌会展。继续开展“江苏名牌产品万里行”活动,鼓励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高江苏产品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
2.实施新兴产业产品推广应用计划。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物联网和云计算、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海洋工程装备等重点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新产品,每年制定推广应用计划,组织开展产品应用示范、试点活动,促进新产品推广应用。
3.落实新产品拓展市场的政策措施。推动建立企业创新产品市场应用保险机制。对本省企业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技术装备和新产品,特别是市场认同有过程、初期效益不明显、扩大产量有风险的新兴产业创新产品,落实政府首台首购首用、以奖代补等政策措施,积极帮助企业突破产品进入市场初始阶段的瓶颈制约,为相关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壮大创造环境和条件。
(六)促进集约集聚发展
1.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意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政策,鼓励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培育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集团)120家以上,其中,超千亿元4家、超500亿元12家,工业百强企业销售收入占比达到25%以上,对先进制造业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
2.培育重要产业链和重点产业领域骨干企业。支持重要产业链和重点产业领域骨干企业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引导配套企业与骨干企业的衔接和集聚,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做强我省有比较优势的16条重要产业链和11个重点产业领域,巩固提升200家龙头型基地型企业,培育壮大400家骨干企业。
3.培育小微企业进入规模以上企业行列。每年推动2000家科技型、高成长型小微企业尽快达到规模以上水平,提高产品档次,增强盈利能力,成为规模骨干企业的后备力量。
4.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特色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区,到2015年,建成80家超百亿元特色产业集群。按照集约程度高、主导产业突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等要求,引导集聚区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成100个省级以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