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紧密型外埠生产基地面积稳定增长。新增紧密型外埠生产基地面积8000公顷(12万亩),京内外优势互补、紧密合作的互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三)工作原则。
本市“菜园子”建设,必须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支持互补、能力建设与机制创新并重、增加产量与提高品质并重、增加本地自给与优化外埠供应并重、调节蔬菜供应与保护菜农利益并重的原则。
二、重点任务
(一)稳步提高淡季自给能力。
1.大力提高冬淡季生产能力。3年内新建高标准设施菜田约33333公顷(5万亩),对老旧设施菜田加快进行升级改造,优先完成顺义区、大兴区、通州区和房山区等蔬菜主产区设施菜田基础设施改造工作。重点支持日光温室高效节水设施配套建设,加快完善排涝、田间道路及电力等配套设施,开展老旧设施改造试点工作。到2013年,全市达标设施菜田面积达到2万公顷(30万亩)。
2.大力提高夏淡季生产能力。充分发挥延庆县、密云县、怀柔区和平谷区冷凉性气候和生态环境优势,依托现有发展基础,新发展约33333公顷(5万亩)冷凉型基本菜田,改造存量冷凉型菜田,提高夏淡季供应能力。重点支持完善高效节水灌溉设施、排涝、田间道路、电力、废弃物处理等设施,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化优质蔬菜生产基地。
3.稳步提高工厂化生产水平。支持发展芽菜、食用菌等适宜采用工厂化生产的蔬菜品种,依托房山区、通州区等区县现有生产基础,依据市场需求,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企业有序建设蔬菜工厂化生产设施,增强本市淡季蔬菜自给能力,调节蔬菜供应结构。
(二)着力提高菜田单产水平。
1.大力提高菜田基础设施水平。3年内基本完成现有老旧露地菜田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包括土地深翻、地力培肥、田园清洁、节水设施改造、田间路建设等。
2.大力推广高产适用技术。因地制宜地推广安全优质、省工节本、增产增效的实用技术。研发推广连作障碍克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和符合农田水利标准规范的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技术。示范推广移动式温室精准施肥机、授粉器等专用省力化农机,推广轻简、高产、安全栽培技术。研究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杀虫灯、防虫网、臭氧消毒、田园废弃物循环处理等生物或物理防控技术。
3.大力推广高产优质良种。建设50个蔬菜集约化育苗场(站),推动蔬菜育苗向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依托集约化育苗场(站)推广国产良种,重点推进保淡季供应专用品种的应用,实现良种基本普及。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蔬菜良种研制企业,整合和高效利用科研资源,重点支持番茄、黄瓜、甜椒、茄子等主要蔬菜品种与油菜、快菜、菠菜、生菜等叶菜的研制和推广。
4.新建15个千亩设施蔬菜标准园。以设施蔬菜标准园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操作性强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适用的新品种。完善现代化生产及加工处理配套设施和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积极培育知名品牌,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