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程。完成历城区西营镇西岭、市中区十六里河街道石崮等30条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任务,治理面积120平方公里。
8.水源开发和保护工程。开工建设商河县丰源湖水库工程,实施商河县新兴街和张公店节制闸、章丘市绣江河、济阳县大寺河和齐济河等拦蓄工程。完成长孝水源地抽水试验、锦绣川水库输水干渠改造、锦绣川水库、狼猫山水库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围网建设,启动卧虎山水库生态示范区工程。
9.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完成南水北调我市配套工程前期工作,启动玉清湖引水工程和东湖输水工程。
10.水利信息化建设。完善防汛抗旱指挥调度、农村供水管理等信息系统,开发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进一步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
三、强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要认真落实防汛抗旱、饮水安全、水库安全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搞好组织发动,做到早安排、早动员、早部署。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科学优化建设布局。县级人民政府是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的主体,要依据《济南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济南市水网规划》以及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结合本地实际,科学优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布局,按照“先急后缓、长短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依托已形成的水源工程格局和灌排工程框架,以“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不断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和节水灌溉面积,提升水利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和保障水平。
(三)健全投入保障机制。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尽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投入增长机制。要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认真落实按市本级土地出让收益的10%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要求,规范资金用途和资金使用管理。积极整合涉水项目资金,统筹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综合整理、中低产田改造、粮棉油基地建设、千亿斤粮食产能等项目,着力打造一批农田水利连片治理重点片区。严格执行重大资金安排议事程序,确保重大投资决策不出现偏差和失误。健全完善水利专项资金管理、水利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稽查和财政投资评审等财务管理制度,杜绝挤占、挪用水利专项资金等现象发生,确保资金安排科学、管理严格、使用高效。
(四)提高工程管理水平。要逐步推进工程规范化管理,落实管护责任,转变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手段,全面提高水管单位的管理水平,切实发挥工程效益。要加强水利科技创新,推动水利信息化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提高水利科技支撑能力,力争在水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上实现新突破,在水资源管理、地下水自动监测、水生态保护和节约用水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利管理和工程运行的信息化水平,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