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自接到城乡规划违法行为举报或者控告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在三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三十日内无法作出处理决定的,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
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依法应当由其他行政机关查处的,收到举报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移交,并告知举报人、控告人。
接受举报、控告或者受理移交举报的部门,应当为举报人、控告人保密。
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应当依法公开,供公众查阅和监督。
第四十八条 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和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拆除违法建筑工作,完善、落实拆除违法建筑责任制,监督、检查、考核并协调拆除违法建筑工作。
相关部门以及违法建设所在地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相互配合和支持,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拆除违法建筑工作。
第四十九条 司法机关在依法处置规划区内无合法权益来源证明的房屋、土地权益前,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了解有关规划情况,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有关法律、法规已有处理规定的,从其规定。
依法实行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区域,按照有关规定,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行使行政处罚权时,需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供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提供。
第五十一条 在规划区范围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违法建设行为:
(一)未取得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而进行建设的;
(二)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许可的规定进行建设的;
(三)临时建设工程使用期满既未申请延期或者虽提出延期申请未获批准又不自行拆除的;
(四)建设工程未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验线或者验线不合格擅自施工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第五十二条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前款规定的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情形以及违法收入和建设工程造价,依照《
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的有关规定确定。
下列情形可以认定为不能拆除:
(一)拆除违法建设工程将对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二)违法建筑与合法建筑整体施工并在建筑结构上具有整体性,拆除违法建筑将严重影响合法建筑结构安全的;
(三)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
前款规定的不能拆除的违法建设的具体标准,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