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拓展公交专用道的网络。每年建设不少于20公里的公交专用道,于2014年前基本成环成网。推进主城区公交专用道设置,新建和改造道路的公交专用道,做到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完成、同步验收。
(4)建设道路信号优先通行系统。2014年前,对主城区重点路段、公交客流量较大的主干道进行公交优先信号配置,在已建的公交专用道交叉口试行信号优先系统建设,减少公交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提高公交车的运行速度。
(5)加强公交专用道使用的监督管理。严格管理公交专用道,安装公交车的车载监控设备,对违章进入公交专用道的其他车辆实施监控和处罚。2014年前,公交专用道上行驶的公交车监控设备安装率达30%以上。
2、实施公交枢纽工程。加强综合枢纽站建设;结合轨道工程建设计划,建设常规公交与轨道接驳换乘枢纽;结合中心城区主要客流集散点,建设综合换乘中心;结合各进入主城区的主要道路口,建设停车换乘枢纽。通过综合换乘枢纽建设来促进城市新中心的发展。
(1)建设城际公共换乘枢纽。2015年前,建设小红山客运站和江北客运站等,形成以主城为中心的东、南、西、北四个节点的外围大型综合性枢纽体系。
(2)建设区域换乘和城市中心枢纽。2015年前,建设河西、马群和泰冯路换乘中心。
(3)建设公交停车保养场。2015年前,按规划续建1个(仙林公交停车保养场)、新建3个(板桥生活区停车保养场、通盛停车保养场、雄州停车保养场)、扩建4个公交停保场(东山总站、雨花台停车保养场、沙洲停车保养场、马群停车保养场)。
(4)建设公交首末站和公交站亭(台)。2014年8月前,完成主城区沿途公交站亭(台)的改扩建,实现提档升级。2015年前,建设和改造29个公交首末站。
3、实施线网优化工程。增加快、干、普、支接驳线路,强化与大型居住区、集中就业区、重要交通枢纽的衔接,总体上构筑轨道公交两网覆盖全面、分布平衡、相互融合、乘行便捷的一体化公共交通线网体系。
(1)优化公交干线网。优化稳定公交干线网,覆盖主要客流走廊,以公交专用道为依托,以线路延伸、局部调整为主,形成公共交通骨架网络。2014年前实施优化调整20条以上。
(2)分区完善公交普线网。对主城、东山、仙林、浦口、六合实行分区完善,覆盖次级客流走廊,填补干线服务空白,增加线网密度,提高覆盖率。
(3)加快构建公交支线网。打通支路覆盖街巷,规范街巷路侧停车,保证支路公交畅通,加大公交网络化覆盖,努力实现服务到百姓家门口。
(4)推进轨道、公交两网有机衔接。重点优化调整与轨道交通衔接和重叠的公交线路,为市民出行提供多种选择。强化轨道重点站、换乘中心的公交支线接驳。结合轨道线路建设计划,提前规划调整公交线路和接驳点的建设,实现轨道线、地面公交线网的充分融合。
4、实施公交智能系统工程。以信息化为基础,建设公交智能系统,主要是“一个平台、三大中心”,即“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监管信息平台,智能调度、运营监控和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控制中心”,真正实现乘客、车辆、场站设施以及交通环境等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
2012年,完成一期公交智能系统建设,2013年,基本完成二期公交智能系统建设。主要包括服务查询系统、交叉口信号系统、智能调度系统、综合监控系统。2015年前,公交智能系统与城市交通管理、信息管理、政务中心等形成综合性智能服务网络。
5、实施公交绿色环保工程。推动天燃气、油电混合动力等清洁能源公交车辆应用,新增和更新的公交车中,逐步达到清洁能源公交车占60%以上。试点推进公共自行车的租赁发展,实现路面公交、轨道交通的“最后一公里”接驳。
(1)新购公交车。2015年前新购公交车3500辆,淘汰所有国Ⅲ(不含)以下标准的公交车。
(2)建设绿色公交示范线路。2011年,依托省绿色公交项目资金,建设绿色公交示范线路,统一部署使用清洁能源公交车辆,每年争取树立一批管理到位、排放达标、节能减排效果明显的绿色公交线路。2015年底前,所有公交车环保性能达标。
(3)研究建设有(无)轨电车线路。对有(无)轨电车建设方案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实施计划。
(4)试点推广公共自行车租赁。2012年,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公共自行车在地铁站周边等区域的使用。
6、实施城乡公交均等工程。推进公交公平化,体现公交公益性,加快城乡公交和客运建设,实现城乡客运统筹发展。
(1)城乡公交一体化。2012年底前,高淳县、溧水县镇村公交开通率达100%。2015年前,建设乡镇19个四级枢纽站。城区居民公交换乘系数控制在1.35以内,城乡居民一次乘车直达镇街,农村居民一次换乘到达区(县)城。城市公交、客运班线覆盖、镇村公交公司化率均达100%。
(2)实行城乡公交刷卡付费措施。2012年前,完成全市城乡公交车实行IC卡刷卡付费工作。
(3)实施公交换乘优惠措施。公交车与公交车、地铁之间的换乘,在现行低票价的基础上,采取进一步优惠政策,鼓励换乘,提高公交分担率。2012年,研究公交换乘优惠政策,2014年前,实行公交换乘优惠的措施。
(三)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的管理,提升城市公交服务质量
1、实行公交成本规制。2012年底前,建立严格规范的企业成本规制体系。通过建立单位成本标准,合理界定公交行业成本范围,科学测算、审核和评价公交企业经营状况,以促进公交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同时,将成本规制作为公交财政补贴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